物質是維持人生命的必要條件,感情是人的精神食糧。
一個人的生命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由肉體組成,另一部分是由心靈組成,想要獲得一個完整的生命體驗,物質和感情這兩者缺一不可。
如何平衡物質和心靈,是人類的終極難題,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遇到類似的難題。
比如當人們尋找終身伴侶的時候,總是在喜歡與合適之間徘徊。年長的人通常更加實際,年輕人通常更加感性,在物質高速膨脹的時代背景裡,這一代年輕人更加傾向於物質。
在老年人相親市場中,這種現象更加明顯。
在一檔相親節目裡,一位大媽和一位大爺正在相親,大媽的需求很明確,她開門見山單刀直入,詢問大爺:“咱倆在一起過日子的話,你對將來的生活經濟方面有何打算嗎?”
大爺沒有聽明白大媽的意思,簡單敷衍了一句:“沒什麼打算,就正常過日子唄!”
大媽見大爺不開竅,乾脆直接問道:“咱倆誰當家?你讓我當家嗎?”大爺再次沉默了……
在地方方言體系裡,“當家”的意思可以直接理解為“管錢”,“我來當家”的意思就是“把工資卡交給我”。
大媽跟媒人解釋稱,自己當了一輩子家,相親的唯一條件就是必須讓她當家,把工資卡交給她,對方想吃什麼她就給對方做什麼,對方想穿什麼衣服她就給對方買什麼衣服,總之必須要掌管經濟命脈。
媒人反問,為什麼不能共同掌管經濟命脈呢?大媽表示必須由自己獨自掌管工資卡,男人當家就變壞,不讓她當家就是不跟她一條心,不讓她當家就是三心二意。
在大媽看來,當家是一種安全感,掌管住金錢,就掌管住了這個家的一切。大爺虛度了大半輩子,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對於大媽的要求,大爺沉默以對,不知是無語了還是在思考。
兩個人相親的出發點是一樣的,所有老年人相親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目的是為了老年找個伴,共同度過餘下的人生,不至於晚年生活太寂寞,也不至於拖累自己的孩子。
男性和女性在相親中所懷揣著的小心思則有著天壤之別。
人到了這個歲數,男性一般有不錯的經濟基礎,有自己的住房,有自己的養老金,有自己的社會關係,經濟方面不用發愁,唯一欠缺的就是一個給自己做飯、照顧自己起居、排解自己寂寞的人。
女性到了這個歲數,已經失去了花容月貌和身材優勢,更不需要為這個家庭生育。同時,她們到了這個年齡,已經不可能再次產生感情,所以他們最需要的是安全感,相親的目的是為了找一個依靠,這是大多數老年人比較在乎或唯一在乎金錢的原因。
半路夫妻,沒有感情,更像是一種交易,只不過這種交易被套上了一個略帶溫度的外殼,卻仍然逃不過醜陋的本質。
天然的差異,導致老年人相親尤為困難,成功者少之又少,多以失敗而告終。事情看上去不太雅觀,不過站在任何一方的立場都可以投去理解的目光。
這位大媽上來就要工資卡,這是因為她獨自一人,沒有自己的住房,沒有自己的社會關係,沒有後路可退,把自己的下半輩子交付給對方,當然需要一個“保障”。如若不這樣,那麼將來有一天大爺將大媽掃地出門,大媽該如何自處?
大爺辛辛苦苦積攢了一輩子的財富,當然也不甘心貿然交給一個從天而降的陌生老太太,對方萬一是職業騙子怎麼辦?對方萬一把自己的積蓄卷跑了怎麼辦?這些是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
一個想要錢,一個想要個保姆,兩個自私的人互取所需,也算得上是人間常態。唯有一點,很多人通常本末倒置,弄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結婚不是一個任務,而是一種共贏,結婚的前提是兩個人生活要比一個人生活好,一個人不能抵禦的苦難,兩個人可以共同度過,一個人不能分享的喜悅,兩個人互相分享可以加倍。
如果兩個人在一起是負擔,為什麼自討苦吃呢?一個人獨自生活豈不快哉?有些人活了一輩子,卻始終沒有逃過與生俱來的慣性,跳出思維的牆,或許能夠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
在這個基礎上,再來思考老年人相親的現狀,可能會有更加清晰的認知。
大爺在相親之前,衣食無憂,一個人還可以過得去。他之所以選擇去相親,是為了更進一步,獲得比一個人生活更多的驚喜。
大媽同理,看她的穿著打扮,應該是一位比較性情的人,可以想象她之前一個人生活的時候,必定不會太差。她之所以去相親,也是為了在晚年尋找更好的生活方式。
總之,大爺和大媽都是為了生活能夠向上走,才選擇去相親。這就是矛盾點,宇宙的物質和能量是守恆的,兩個人在一起必然會有得失,兩個人都想得到卻不想失去,在一起後怎麼可能會幸福呢?
想要得到,必先付出。大爺和大媽必須要思考清楚,自己需要用一部分去換取另外一部分,這需要在長久的相處中慢慢達到平衡。
都在崇尚女性獨立,男女平等,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平等的概念呢?
社會結構是輕易不會改變的,男性和女性的賺錢能力是無法在一個短暫的時期內達到平衡的,所以關於錢的問題,依然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婚姻當中的重要命題。
男性賺錢能力更強,所以在錢的問題是應該付出更多,這是現狀,也應該成為一個社會共識;女性在自己擅長的方面,也該付出更多一點,這也是現狀,也該成為一個社會共識。
在廣泛的案例中,像類似的優勢互補不該成為被詬病的對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唯一需要弄清楚的就是自己處於什麼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