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一生有三次叛逆期,一次是一歲半左右開始的,英語中有諺語說terrible 2 horrible3,第二次一般在六七歲左右,中國有句老話叫“七歲八歲討狗嫌”,第三次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青春期了。
每一個叛逆期,不僅是孩子的成長加速階段,也是父母的修煉期。
調查顯示:70%的孩子逆期會和父母唱反調,超過75%的家長認為頂嘴是孩子成長中最令人討厭的事情。
許多親子大戰都始於一次看似不經意的頂嘴,與其針尖對麥芒兩敗俱傷,不如翻開《給家長的溝通書》,通過培養正確的日常對話模式來培養健康親密的親子關係。
01學會讓成功的對話發生
所謂的叛逆期,不如說是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期。如果孩子的成長缺失了叛逆,就說明他們可能沒有機會好好地發展自我,並且逐步完成人生的獨立。
父母一方面渴望孩子長大,一方面又希望孩子能聽自己的話。很多時候,聽話意味著對生命成長、自我獨立的絞殺。
著名教育專家傑弗裡伯恩斯坦說過:“父母如果執著於與叛逆孩子進行權力爭奪戰,最後只會落得個兩敗俱傷的境地。相反,當父母學會避免與叛逆孩子一爭輸贏時,孩子的叛逆行為就會越來越少。”
所以,父母要學會正確地跟孩子對話,而非執著於爭論對錯、讓孩子凡事聽自己的。
《給家長的溝通書》提示讓父母學會“假裝”成功,這在心理學研究和實踐中,是一個不斷被證明卓有成效的好方法。但是,父母首先得明確,什麼是一個成功的對話?那絕不是我們說什麼,孩子就對我們百依百順,而是我們之間可以開誠佈公、真誠表達感受、深度交流觀點,哪怕暫時意見沒有達成統一。
02 練習為成功的對話做準備
在此之前,從地點到語氣,從問句到動作,我們都可以反覆排練,通過練習來打造越來越自然、和諧的對話。
1)地點
選擇那些能夠讓自己和孩子放鬆下來、感覺舒適的地點。比如開車兜風的路上、散步的場景、外出購物等,如果感覺到不舒服,可以暫停,或者重新選擇一個合適的地方再繼續。
2)時機
父母常常像一個救火隊員一樣,一旦發現什麼苗頭,就想要立刻搞清楚弄明白解決掉。
時機的選擇往往也決定著一次對話的走向。
3)語氣
在孩子那裡,家長通常像“咆哮的獅子”,有理不在聲高,所以學會調適和控制自己的音量、語氣非常重要。將聲音放軟、音量調小,輕聲細語地與孩子說話,往往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4)策略
愛是需要學習和練習的,一次充滿愛意、正向引導的親子對話也需要策略的學習與練習。在對話中使用恰當的肢體語言,一次摸頭殺、一個輕拍肩膀的動作等,都可能讓親子的關係更進一步,讓走向深度談話成為可能。
03 巧用情緒打開孩子的心扉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書中有過這樣的論述,“許多青春期的逆反行為,都出自對展現獨立性、追求與成人平等,以及對男性或女性氣質的渴望。”
其實叛逆不過是孩子的自我保護手段,而頂嘴就是他們自以為最有效的攻擊武器。
如果你成功地被他們的語言激惹,那你就掉進了陷阱。而如果你被他們的情緒帶走了,親子關係的破壞就會逐步發生。
為人父母必須要清楚的一點是,孩子的情緒,背後是“請你傾聽我、幫助我”的呼喚,孩子的頂嘴,背後是“請讓我自己做主”的表達,孩子的叛逆,背後是“我要做自己、我要長大”的吶喊。
為了能夠更好地打開孩子的心扉,為深度的溝通做好準備,家長需要識別孩子的情緒類型,《給家長的溝通書》一書中提出了3種情緒類型:
發洩式:孩子會瞬間爆發出比較強烈的情緒,此時家長可以暫時離開,或者做一些事情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通常一兩個小時後,孩子的情緒就能夠恢復平靜。
發酵式:孩子當時也許不會表達出明顯的情緒,但是會通過一系列的假想、提問、自言自語等表達對這件事的不理解以及後續發展的擔憂。父母可以耐心引導,並給予他肯定與安撫。
悶葫蘆式:這類孩子可能沒辦法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同時也不明白髮生了什麼。父母在肯定他們樂觀的同時,也要積極引導他們學會表達情緒,並幫助他們分析原因。
養育是一場持續終生的自我修行,以分離為目標,以陪伴為手段,以愛心為法器。願《給家長的溝通書》能夠幫助你通過日常的對話養成,為孩子的成長與蛻變,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讓他們在破繭成蝶的艱難中,收穫懂得與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