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在想一個問題,都說現在的中國的育齡女性普遍的生育意願低迷,是因為養育子女的壓力太大。我就逆向思維,想了想我媽媽那一輩人(對於許多00後的年輕人是奶奶),她們為什麼會不怕,或者至少不像現在這樣抗拒生孩子吧。如果說現在的女性生育意願低是因為都有自己的事業。其實也並不是這樣,我記得我小的時候,對家庭主婦這個詞,是非常陌生的。像我媽媽同齡的女性,幾乎是沒有不工作在家帶孩子的。#2
倒不是說每個女性都有多麼大的事業,但是當時不管是工人也好,幹部也好,城市裡的大多數女性,都有自己的工作,那個時候叫做雙職工家庭。
#3
我小時候上的就是部隊的幼兒園。幼兒園的老師,當然也是隸屬部隊後勤的,對孩子都非常好。我記得有段時間,我爸下基層,我媽得到了一個到北京黨校進修的機會。但是我太小沒人帶,後來學校就派了個幹事來帶我,然後我媽去學習。那個時候養孩子真的是比較糙,但是話說回來,社會真的是承擔了小家庭很大的一部分撫養子女的責任。為父母解決了大問題。#4
比如很多單位都有幼兒園,甚至有附屬小學,有食堂,有圖書館,澡堂等等,基礎生活的配備。、這些福利性質的部分,後來也讓許多國企變得越來越臃腫,到後來改革開放就全部給砍掉了。現在回想一下,我父母這種,家裡沒有老人能來帶孩子,只有夫妻兩個人,然後靠著單位,就拉扯大三個孩子,母親還有自己的事業,這樣的家庭很多。按照市場經濟的觀念,現在一提起當初的這些東西都是應該被批判的,是落後的。但此一時,彼一時,當時沒有人會覺得,有一天年輕人因為養育成本的壓力太大,不願意生孩子會是個問題呀。#5
後來,改革開放了,社會進步了,生育孩子,養育孩子的責任,社會就不再負擔,統統的落到了個體家庭肩上。
#6
其實前幾年有企業也搞過內部的幼兒園(或者叫託兒所)。比如攜程,但是後來發生了幼兒園裡有一個阿姨資質不夠,虐待孩子的問題,國家就把這種幼兒園都給叫停了。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