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前幾天帶三歲半的女兒在小區的花園裡遛彎。由於剛下過雨,地上佈滿了大大小小的泥坑和水塘。

看到這個,女兒滿臉嚮往,仰著臉問我:“媽媽,我可以在裡面跳來跳去嗎?就像小豬佩奇那樣!”對此,我沒有猶豫便同意了。

女兒是動畫片《小豬佩奇》的忠實粉絲,每天都會看,一集不落。而裡頭佩奇在泥坑裡蹦蹦跳跳的經典情景,一直都讓她心心念念。這一回,難得有這樣一個機會讓小傢伙過把癮,我不想拒絕她。

於是,我們選了一個比較淺的水塘。女兒開心地踏上去蹦噠起來,濺起的水花發出“啪啪”的聲響,逗得她哈哈大笑。

就在這時候,有個年齡相仿的小男孩跑過來,躍躍欲試想跟女兒一起玩,身後卻忽然傳來了一聲吼叫——

“不可以!”

只見一位兩鬢斑白的老人追上前,不由分說拽著小男孩就往回走,嘴裡還不停唸叨著:“讓你不要在外面亂玩,把身上弄得髒兮兮的,像什麼樣子?趕緊跟奶奶回家!”

看著男孩掙扎著遠去的背影,女兒不解地問我:“媽媽,那個小朋友的奶奶為什麼不讓他跟我一起玩呢?”

是啊,孩子喜歡玩水、玩泥巴、踩水塘……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為什麼要阻止呢?

制止孩子“髒玩”,不利他們成長

在《媽媽是超人2》中,馬雅舒曾對一雙兒女玩沙表現出激烈的反對。

在節目組安排的密室測驗環節,她帶著米雅和愛登走進了一個全是沙子的房間。對此,兩個孩子欣喜萬分,而馬雅舒卻皺著眉頭,滿臉厭惡的表情。

當女兒米雅提出想脫了鞋去沙坑裡玩時,馬雅舒一口回絕,強調了好幾遍“不能脫鞋”,並且還趕緊拉著兒子愛登,示意他不要往裡面走。

事後接受採訪時,馬雅舒如實說道:“我覺得沙子裡面有各種東西會傷害到我的孩子。”在她看來,沙子又髒又恐怖,是一樣令人討厭的東西,因此自己的孩子絕對不能去碰。

其實,馬雅舒的想法並非個例,你是否也曾說過這樣的話——

“快起來,不要玩泥巴,髒死了!”

“不要撿地上的樹葉玩,不乾淨!”

“別在草地上打滾,多不衛生啊!”

……

很多家長都覺得,不乾淨的玩耍方式對孩子而言既不得體,又很野蠻,會把身上弄髒、帶來細菌,給大人制造一系列的麻煩,因此統統不被允許。

我們以為如此一來,就能讓孩子保持整潔衛生,但其實,這麼做實際上貿然剝奪了孩子探索世界的權利,讓他們永遠體會不到玩耍的真正魅力,換來的只有得不償失。

育兒專家孫瑞雪曾說:“沙子和水是大自然賜予兒童最好的禮物,任何一種玩具都無法與之媲美。”

孩子通過與沙、水、泥土的親密接觸,不僅能盡情釋放天性,獲得情感上的滿足;還可以發展各種感知覺和認知,培養想象力、創造力、專注力等多項能力,好處實在有很多。

那麼好的玩耍途徑一旦被阻止了,孩子將失掉多少樂趣和收穫啊!這是多麼令人遺憾的事!

要知道,適當的“髒玩”,對孩子至關重要。

“髒玩”的核心,是親近自然

其實,在歐美很多國家都提倡“髒玩”(messy play)的理念,讓孩子不拘泥於規矩,在自由的空間裡盡情發揮,充分享受玩耍的快樂。而這其中,跟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則是“髒玩”最具代表性的方式之一。

記得幾個月前,郭晶晶和霍啟剛全家在田間插秧的新聞,曾一度登上微博熱搜。

照片中,一家三口都挽著褲腿站在泥地裡,而他們的兒子則在父母的指導下,全神貫注地插著秧。

到最後,他們每個人的手上腿上全部是泥土,卻都笑得非常開心。

霍啟剛說,這樣的舉措能讓孩子知道食物從哪兒來,學會珍惜,學會知足,從而更加珍惜幸福生活。而事實上,這只是讓孩子親近大自然的意義之一。

今年暑假,八歲的小侄子參加了一個森林學校組織的夏令營。短短十多天裡,他遠離手機和電視,天天和大自然相伴。

清晨,他在鳥鳴聲中醒來,感受晨露的晶瑩剔透;中午,他學著採摘果實,享受自力更生的快樂;晚上,他數著星星,觀察螢火蟲的微光……與此同時,他還學習了徒步、木工、篝火搭灶、原始農耕等城市孩子平日裡很難接觸到的內容。

與自然接觸,儘管衛生條件差了點,每天都搞得很髒,卻磨練了小侄子的意志,鍛鍊了他的自理能力,還激發起他對動植物的強烈興趣。回來以後,他興致勃勃地告訴我們,將來想做一名植物學家。

諾貝爾物理獎獲獎者江崎玲於奈曾說:“一個人在幼年時通過接觸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興趣和慾望,這是非常重要的科學啟蒙教育,是通往產生一代科學巨匠的路。”

是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不僅讓人發現生活的真諦,磨練自己的意志力;還可以挖掘無窮無盡的樂趣,增長個人的見識。

如此巨大的寶藏庫,每個孩子都不應錯過。

我們的孩子,正在遠離自然和“髒玩”

《林間最後的小孩》一書中寫道:“孩子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樣,需要和自然接觸。”

作者Richard Louv指出,每個孩子都應該在大自然中享受童年的快樂,而如果失去了這種機會,則會讓孩子患上“自然缺失症”,容易“變得孤獨、焦躁、易怒,在道德、審美、情感、智力成長中都將有所缺失。”

然而,隨著目前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以及家長讓孩子講究乾淨、學業為重等心態作祟,有越來越多的孩子正在遠離自然。

曾有調查顯示:“全國有68.12%的孩子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不足1小時,11.27%的孩子每天戶外活動時間幾乎為0,每天戶外活動時間超過1.5小時的孩子僅佔15.34%。而18.61%的孩子每天花在看電視、上網、玩各種電子遊戲產品上的時間超過60分鐘。”

不知不覺中,孩子的生活裡,鋼筋水泥遮擋了綠水青山、高樓大廈阻隔了鄉野春色、遊戲動畫取代了在田間地頭的撒歡和奔跑、油墨味和消毒水的味道代替了泥土的芬芳和花朵的清香……

可是,宅在家中安然沉靜的孩子,終究不如在大自然中髒玩歡笑的兒童那般,接地氣、有活力;動若脫兔,更像小孩子該有的模樣。

讓孩子在大自然的髒玩中收穫成長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大自然是第一本教科書,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師,她的教益無窮無盡。”

兒童需要髒玩,需要跟自然的環境多加接觸。如何幫助孩子親近自然?以下幾點供家長參考:

01根據孩子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激發興趣

不同的孩子,有不一樣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比如,有的孩子好動,喜歡在戶外奔跑運動;有的孩子則偏文靜,更喜歡靜靜地觀察螞蟻搬家。

因此,我們不妨因人而異,有針對性地創造條件,讓孩子愛上自然。

除了帶孩子多出門之外,繪本以及動畫片都是很好的載體。很多孩子便是看了《小豬佩奇》以後,才愛上了在野外歡奔跳躍的感覺。

02做好把控,讓孩子髒玩的同時講究衛生

女兒喜歡玩沙。每個週末,我們都會帶上挖沙玩具,去附近的沙坑待上半天,任她在裡頭盡情發揮。

但玩歸玩,我還是會替女兒穿上罩衣,並跟她約法三章——衣服鞋子弄髒了沒關係,有幾件事卻不能做:

第一,不可以用髒手揉眼睛;

第二,不可以把沙子吃進嘴裡;

第三,玩好了要立即洗手。

孩子的自控能力很有限,有時候一旦玩瘋了,什麼都想不到。這個時候,我們大人就需要做好引導,注意安全並及時規範他們的行為,讓他們在開心玩耍的同時,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03將玩耍與教育相結合,事半功倍

記錄片《他鄉的童年》中,芬蘭的老師就把課堂搬到了森林裡,通過設定不同的教學任務,讓孩子們在親近自然的同時,有所收穫。

比如,給每個孩子發一張色卡,要求他們找到森林中與其顏色相對應的東西;亦或是尋找不同的植物,感受並描述出它們的氣味……

心理學家貝爾·福克說:“大自然是孩子的教育之神,孩子可以在一草一木、一雨一露、一花一土中孕育出高超的智慧、堅毅的心胸以及敏銳的感受力。”

帶著孩子近距離接觸大自然,在體驗無窮樂趣的同時,進行相應的科普教育,讓孩子在玩中提高認知、增長見識,發現人與自然的關係……這將對他們的成長大有裨益。

詩人海桑曾說:

“一個小小孩,如果他乾乾淨淨衣帽整齊;如果他規規矩矩,這可並非一件多好的事。 ……

一個小小孩,應該是滿地亂滾滿街瘋跑;臉和小手都髒兮兮的。……”

親近自然是孩子的天性。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為什麼要給他們太多的限制呢?

你看到了嗎——

他們在玩沙玩泥巴時的那份歡欣;

他們在觀察昆蟲從地上爬過時的那份專注;

他們在草坪上翻滾時的那份投入;

他們在收集花瓣和落葉時的那份雀躍……

成長的過程,除了培養文雅、得體、端正等一切優良品性以外,也需要加入一些“髒兮兮”、“亂糟糟”的元素。

因為,我們的孩子猶如幼苗,唯有頭頂藍天、腳踩大地、沐浴Sunny、手握泥沙,在大自然的滋養下,才能更加茁壯地成長。

最新評論
  • 1 #

    玩水坑泥坑沒什麼大不了 下雨天我還帶小傢伙出去踩水 穿好雨衣雨鞋 溼了就回家回家洗澡 喜歡玩沙子 車庫裡給他準備了一桶沙子 週末買了饅頭去植物園餵魚 去植物園裡面挖沙子 還有去生態園滑滑梯 天氣不好就商城裡玩 小孩子游樂場裡都有辦卡 計次便宜點

  • 2 #

    穿好裝備,別弄髒別人,去跳吧~就這麼簡單

  • 3 #

    因為女兒想跳泥坑,所以給她買了一雙雨鞋,還人造了一個水坑……

  • 4 #

    我兒子超愛玩沙子和水,所以我們打算每年帶他去海灘至少一次,我覺得就很好,髒了洗了就好,沒什麼大不了

  • 5 #

    我是完全同意的,好了,我要去買雨衣和雨鞋給我兩歲的寶寶備著了

  • 6 #

    哈哈,可以啊,但是你必須穿上雨鞋!!所以為我女兒準備了一雙雨鞋……

  • 7 #

    一直都是與孩子一起赤腿,走在積水的草地!一起跳水坑。。。喜歡那刻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安全座椅底線不可觸碰 環球娃娃全自動智慧安全座椅成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