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1.

孩子懂事聽話幾乎是每一個父母的心願。

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更多的是處理孩子不聽話的情況,例如,讓孩子寫作業,孩子不寫,讓孩子不要玩遊戲,孩子要玩,讓孩子早睡早起,可孩子偏偏不。

問題來了,如何才能讓孩子聽話呢?

家長通常有這麼幾個招式:

第一招:講道理,效果不明顯;

第二招:打罵,效果更不明顯,反而讓孩子越來越叛逆。

父母很無奈,他們心理這樣想,我都是為你好呀,你怎麼就不能明白呢?

孩子很委屈,他可能會這樣想,我知道你是為我好,可是我就是不想聽你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弄清楚第一個問題,為什麼孩子不聽你的話。

2.

研究人員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

他們邀請一群4歲孩子,給這些孩子看一件他們從來沒有見的東西,例如,一張軟盤,然後讓媽媽跟孩子說,這個東西叫做“儲存器”,而一個陌生人說,這東西叫“軟盤”。

結果有的孩子會聽媽媽的,有的孩子會聽陌生人的;

接著,研究人員又做了另一項測試,拿了一個玩具,這個玩具既像是鳥,又像是一條魚,總體更像是一隻鳥,那這個東西到底是鳥還是魚呢?

媽媽說這是魚,陌生人說是鳥。

結果同樣,有的孩子會聽媽媽的,有的孩子會聽陌生人的。

那問題來了,孩子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聽媽媽的,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聽陌生人的呢?

答案是看孩子與媽媽的關係如何。

3.

一般來說,孩子與媽媽的關係有三種類型,分別是安全型,迴避型,焦慮型。

如果是安全型的孩子,當他看到陌生事物的時候,他會更傾向於聽媽媽的話,那麼在第一個實驗中,他會說軟盤是儲存器,因為他和媽媽的關係好,所以,他聽媽媽的。

但是,當遇到熟悉的事物的時候,他會傾向於事實,也就是在第二個實驗中,他會選擇聽陌生人的,其實我認為他不是聽陌生人的,也不是忤逆媽媽,而是聽從他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也是就直理。

而回避型的孩子,在面對陌生事物的時候,他有可能聽媽媽的,也有可能聽陌生人的,因為媽媽在他的心裡並沒有多大的權威,所以,他自然就不會聽媽媽的,那遇到熟悉的東西,可想而知,就更不會聽媽媽的了。

那對焦慮型的孩子來說呢?

研究人員發現,焦慮型的孩子在兩個實驗中,都相信媽媽,媽媽說什麼都是對的,完全不顧媽媽說的是否是對的。

所以,做為父母,想讓孩子聽話,我們得先問自己這樣兩個問題:

1.你和孩子關係怎麼樣?

不過,如果是焦慮型的孩子,什麼都聽媽媽的,我估計這種聽話也不是父母想要的。

2.你講的是否正確。

我想父母要聽話的孩子應該是安全型的孩子,當面對陌生的事物的時候,能夠把父母的意見做為參考,但是,遇到真理的時候能夠不畏懼權威堅持真理。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孩子是否聽話,其實不取決於孩子,而取決於父母自己。

那您可能會問了,我怎麼知道我和孩子是不是安全型的關係呢?

4.

答案很簡單,我們可以在接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留意一下孩子。

安全型的孩子,你送他去幼兒園離開的時候,他會對你依依不捨,不想讓你走,但是,你走了也就走了,他不會哭鬧,你去接他的時候,他看到你會非常高興。

迴避型的孩子,你走他無所謂,你來了他也沒表現出有多高興。

但是,心理學家發現,這種型別的孩子在見到家長的時候他的內心並非像表面那樣的平靜,在他的內心實際上是有強烈的感情變化的,例如,心跳變快,但是,因為他跟家長的關係很疏遠,所以,剋制了自己的感情。

這種型別的孩子在我接觸的案例中其實是比較少的,更多的應該是焦慮型的。

焦慮型的孩子,在你走的時候,他會哭鬧得不行,拽著媽媽不讓走,見到媽媽也是,怎麼哄都不行,就是喜歡粘著你,他極度需要你給他愛的力量,正因為有所需求,所以,也就不奇怪為什麼焦慮型的孩子為什麼會認為媽媽說的都正確了,因為他需要媽媽的愛呀。

5.

父母如何培養安全型的孩子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在孩子出生的頭幾年裡,媽媽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無條件的陪伴孩子,儘量少的和孩子分離。

例如,小寶寶的各種需求,如餓了、尿了,拉了,他會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果父母及時理解孩子哭的原因或需要並給予迴應,寶寶就能和父母建立起比較安全的依戀。

反之,如果父母長期忽視孩子的需求,對孩子的哭鬧沒有反應,甚至經常性地打罵、斥責孩子,孩子就會形成迴避型依戀,把自己包裹起來避免傷害,最後,就形成了迴避型依戀,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迴避開明依戀也是孩子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還有,如果父母雙方對孩子的養育存在不同的觀點,還有家裡人經常發生爭吵,或是情緒多戀,一會對孩子親熱,一會又冷落他,這裡孩子就會建立起焦慮型依戀關係。

所以,我想想會跟父母們說,教育方式偶爾出現問題是沒有關係的,怕就怕因為出了問題父母背後的情緒,這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不安全感,請父母一定要注意。

最後,總結一下,孩子是否聽話取決於父母而不是孩子,具體跟兩個因素相關,一個是親子關係,一個是父母講的話是否靠譜。

花姐姐,家庭教育指導師,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耐心的陪伴,父母的成長也需要有人耐心的陪伴,願我能陪您一起成長。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挑食還是缺鋅?總是不想吃蔬菜,其實家長可以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