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回答呢?
1,普通版:
回答:媽媽要去賺錢才能給寶貝買奶粉買玩具呀。
結果:哇������ ,我不要喝奶粉不要買玩具,我只要媽媽!
2,升級版
回答:寶貝,每個大人都要上班,都有自己的工作,就像每個孩子都要上幼兒園都要學習一樣呀,大人不上班會被淘汰,孩子不學習學不到本領以後找不到工作呀。
結果:我已蒙圈,卻無力反駁……
3,高階版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立馬回憶一下:
當我們聽到老公又要出差和加班時的心情和期待就能和孩子設身處地的感知了。
心情:不捨和依戀。
期待:確認分離後愛是否還在。
回答:寶貝愛媽媽不捨得分開是嗎?媽媽也是呢。媽媽好愛寶貝哦,我要把你裝進心理,常常想你。快給我好好抱一會兒……
結果:也許還會哭,心卻溫暖起來,因為我知道我想媽媽的時候,媽媽也在想著我。愛讓我們穿越時空連線在一起。
總結:
1,會問這個問題的孩子常常是幼兒園入園以下的孩子,面對和媽媽分離時問的問題。學齡孩子會對職業本身更有興趣,問的會是媽媽的工作是什麼?而不是為什麼去上班?
2,孩子這樣問的時候,要的不是答案和道理。而是分離時的焦慮和不安需要被看到和共情。
3,入園是孩子人生第一次好媽媽和家庭分離,需要過去三年累積的安全感才能有足夠的力量來面對分離,同時和媽媽建立以情相系的關係。
4,如果孩子沒有足夠的安全感而被外界的道理或者強迫性分離的話,孩子未來進入親密關係後帶來的影響是:無法親密,或者過度依賴。
道理隔離了我們的感受,所以無法和愛人情感連線。
強行分離讓我們陷入恐懼,一旦有一個愛我的人我就想靠上去,不想再分開(早戀是其中之一)。
然鵝,我們很難在婚姻關係中得到療愈,因為重建這樣的依戀關係需要3年的時間,很少有男人可以做到。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