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家孩子這麼不聽話,根不聽不進任何道理”。相信很多家長都有同樣的疑問,那麼為什麼“講道理”這樣的教育對於孩子而言是無用的呢?而講道理對於孩子而言是意味著什麼?曾在湖衛視推出的一個叫《變形記》的節目,這個節目主要是大城市裡的小孩和偏遠鄉下的小孩互換角色。
在節目中有一個叫子豪的城市孩子,非常迷戀玩遊戲,他爸爸常常因為這個原因對子豪講很多大道理。子豪的爸爸是一名律師,只要看到子豪玩遊戲二話不說就開始講大道理。而子豪也根本沒有機會反駁,他爸爸常說:“知不知道經常打遊戲是不對的,不正確的。”“總玩遊戲會影響成績,只要成績好了之後才能夠做其他的事情。”“遊戲就是像毒品一樣的東西會上癮,會影響將來你的工作以及家庭。”在這過程中子豪也是很敷衍的在配合著爸爸的大道理。
後面工作人員問小緣:“覺得剛剛聽叔叔講了那麼多,有沒有學到點什麼呢?”小緣回答到“他講話的感覺,就像是律師在跟犯罪者講話一樣。”但子豪爸爸卻十分的欣慰,因為感覺小緣喜歡聽。時間長久下來小緣也理解了為什麼子豪對自己爸爸是那樣的態度,但子豪爸爸卻完全沒有察覺到。
在他的世界裡,講道理是有用的,孩子沒有聽進去就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卻從來沒有考慮過子豪的感受。
子豪爸爸這樣的教育方式在中國父母中式普遍存在的,父母其實並沒有發現像這種沒有交流的大道理教育,才是最無能的教育方式。
有一天朋友小麗帶兒子去公園裡玩耍,玩了一會之後就累了在一旁休息航,但小孩的做做法卻讓小麗很是生氣。因為他不準別人坐公園的長板凳,媽媽怎麼說都不聽,小麗就動手打了他,雖然當時是沒鬧騰了,而在場的大爺大媽就說,可以和他講講道理的沒必要動手的。
通過上面講道理的案例也可以看出來講道理是行不通的。思想家盧梭提出的一個觀點: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是世界上最沒用的3種教育方法。而中國大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最喜歡的就是講道理和發脾氣,但這兩種教育方法對於孩子而言並沒有多大的作用。一味的對著孩子講道理,指望著靠語言讓孩子感到羞愧、感到錯誤,這是不現實的。這樣不僅起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產生一種敷衍的行為。而經常性的打罵自己的孩子,不管是對孩子還是父母來說這都不是長久之計。
為什麼講道理行不通?
孩子與父母之間雖然說關係非常親密,當畢竟不是一個時代的人,而且在年齡上面也有一定代溝。很多時候孩子不能夠明白父母講的道理,就算明白也一定能真正理解。
1、道理太深,明白不了;當自己的孩子還處於幼兒的時候,父母講的道理孩子根不明白不了,因為孩子沒有經歷過。像“你這麼任性,以後會吃虧的”這個以後是還沒有到來的時事情,孩子根不理解不了。
2、說的太多了,在孩子看來就是“唸經”;想想每次父母在對還孩子講道理的時候,最先開始還孩子也很願意聽,但次數多了,孩子漸漸的也就顯得不耐煩了。
3、明白很多道理,但依然不知道該怎麼做;很多時候家長只和孩子說了些道理,但卻從來沒有人告訴孩子該怎樣做。像“不要玩遊戲,要學習”這種道理只有說說,但父母卻沒有告訴自己的孩子“要怎樣戒掉遊戲,學習要怎樣才學到”。
母應該怎麼做?
大部分父母會認為,給孩子講道理是沒有錯的,只是孩子不願意聽。因為在父母的認知力,能夠聽進去道理的孩子,就能在成長的過程中變成自己所期待的樣子。
在泰國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不願意去學校,這位媽媽並沒有像其他媽媽那樣講道理,而是提了一個要求:“你可以不去學校,但你必須去工作,不能什麼事情都不做”孩子也很爽快就答應這樣的交易。這位媽媽帶著這個孩子去街上撿易拉罐,剛開始孩子是興高采烈地的撿的,沒多久孩子就累了,但媽媽並沒有理他。
撿很久之後,他們把收集到的一小袋垃圾全都賣給廢品收購站,換來2泰銖。但是,這2泰銖連孩子回家的公車費都不夠。
在路上孩子想要買冰淇淋吃,媽媽說,冰淇淋需要5泰銖,我們的錢夠嗎?
孩子搖了搖頭,只好看著冰淇淋。
在之後很多次孩子很多次都想要很多的東西,但這位媽媽都回答他錢不夠。最後媽媽問,是想要工作還是上學,孩子很堅定的選擇了學習。這樣簡單易懂還很有實踐的教育,才能夠很好讓孩子明白,根本不需要大道理。
在教育上面和孩子講得多還不如做的多,如“你能不能將自己玩具整理好,還不如帶著他一起做,或者是父母講自己的東西給整理好。”這樣直白的做法比任何道理都來的有用。
只會講大道理,是最無用的教育,要學會巧妙的講道理,讓孩子可以通過行動來發現道理,理解道理。以身作則,只有你親自帶孩子去感受,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感受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