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機構曾對來自美國、日本、中國的孩子做過一次調查,內容是:你最尊敬的人是誰?
美國孩子的回答是“父親、球星、母親”;
日本孩子的答案是“父親、母親、歷史名人”;
在我們看來,中國孩子是最受父母疼愛的,而中國孩子的答案中,父親、母親只排到了第十位和第十一位。而諸如歌星、影星,甚至不可思議的人物,卻堂而皇之的排在最前面。
這樣的結果,不得不令父母深思?
當時西班牙的埃菲社還發了這樣一條電訊:“不少中國的父母自以為他們是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家,但是他們卻無法阻止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地位的不斷下降。”
調查結果從側面反映了,我們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莫過於對孩子“感恩教育”的不足。殊不知,從小教孩子學會感恩、懂得愛,才是父母一生最大的福報,心存感恩的孩子才會收穫一生的幸福。
下面分別從「有一種愛叫做感恩」、「為什麼孩子不感恩」、「怎樣培養感恩的孩子」談一談“感恩教育”。
有一種愛叫做感恩感恩是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是一種思想品格,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她飽含了對他人、對生活無盡的愛和善。
飲水思源,烏鴉有反哺之恩,羊羔有跪乳之德,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幸福生活,感恩父母的辛勞養育,感恩老師的諄諄教導,感恩他人的無私幫助……感恩教育就是愛的教育。
教育家洛克說:“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
▶感恩是獲得幸福的必要基礎,如果一個人用懷疑、敵意的態度來對待他人,對待生活遭遇的一切,這個人是不可能獲得幸福的。
▶感恩是所有美德的基礎,常懷感恩之心,不僅能培養與人為善、樂於助人的品德,且能夠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對走向社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具有重要作用。
▶感恩是家庭教育的根,但絕不只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簡單回報,更應該是讓孩子樹立責任意識、自立及自尊意識的必需。
莎士比亞說:“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痛噬人心。
▶懂得感恩的孩子心中有愛,有溫度,會用愛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溫暖這個世界,去感受這個世界的幸福和美好。
【小結】愛與被愛都是一生的幸福,一個家庭最大的財富,就是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為什麼孩子不感恩愛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為此,父母們願傾盡所有,不求回報。然而,不少孩子想當然把父母無微不至的愛看成天經地義,以自我為中心,不知道體諒,更不懂得感恩。
當媽媽把飯菜端上桌時,孩子數落不合自己的口味當媽媽生病躺在床上時,孩子抱怨不帶自己出去玩當媽媽辛勤操持家務時,孩子在一旁自顧自玩遊戲……付出了愛卻得不到反饋,孩子不懂得感恩,無疑是父母心中最深的痛。
痛定思痛,反求諸己,面對感恩缺失,父母應當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溺愛孩子不懂感恩,與父母的溺愛息息相關。因為過度的愛,只會換來受之無愧的冷漠。孩子在家庭中享受特殊待遇,被寵成“小公主、小皇帝”,習慣了高人一等的姿態,自然不會有換位思考的感恩之心,久而久之,只會變得自私自利。
道德綁架有的家長擔心孩子不懂得感恩,不知道自己為他付出了多少心血,於是經常在孩子耳朵邊上嘮叨。有時候,並不是孩子不懂得感恩,也不是不知道父母的付出,而是父母不斷地強調自己的付出,聽起來像是一種道德綁架,感恩的心因此被扭曲、壓抑和束縛。
家長專制孩子從小都只有聽從父母的本份,如果提出一點不同意見,就是“犟嘴”、“不孝順”, 非常討厭這種家長式專制。愛孩子,和讓孩子從內心真正感受到父母無私的愛,有時是兩回事。父母如果不懂得尊重孩子,即使再多的愛和教育,孩子也很難生出發自內心的感恩之情。
【小結】家庭是培養孩子感恩之心的起源之地,如果孩子不感恩,一定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怎樣培養感恩的孩子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感恩,這是父母給孩子必須上好的一堂人生必修課,需要從父母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第一,從父母做起,身教重於言教。
所謂耳濡目染,教化自然。還記得這幅畫面嗎,孩子看到媽媽給父母洗腳,自己就自然地端水來給媽媽洗腳,這就是愛的傳遞。
父母平日裡孝敬長輩,節假日回家看望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兒;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不亂扔垃圾,外出乘坐公車時主動給老弱病殘讓座;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主動伸出援手,對他人的幫助表示感激之情。生活中的小細節,孩子們看在眼裡,自然會效仿,感恩的心從此萌芽生長開來。
沒有尊重就沒有感恩。父母們應該尊重孩子,才能影響孩子學會尊重自己和他人。
父母對孩子的尊重應充滿於日常生活。如果孩子幫你做了事,要對孩子說謝謝。有什麼事,我們可以和孩子商量而不是命令。父母在家庭中要互相尊重,也應經常說“謝謝”“對不起”“不客氣”“你請”等。父母之間的尊重,會在潛移默化中使孩子成為一個懂得自尊和尊重他人的人。
第三,家務勞動,多動手做家務。
國家發文在中小學增設勞動教育課程,其意義是多方面的,對感恩的培養也非常有幫助。
讓孩子平時多動手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既可以讓孩子體會平日裡父母的辛勞,感激父母的付出,還可以通過勞動得到父母的感謝和迴應,這種付出和愛的互動,正是感恩的體現。
第四,適度放手,自己的事自己做。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沒有誰對誰的付出是天經地義的,學會自立才明白感恩的可貴。
當面對孩子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時,家長就不要過多的進行干涉,要讓孩子獨立去完成。因為這樣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也能讓孩子從中體會到父母的艱辛,並對他們對自己的幫助心存感恩之情。
第五,獻份愛心,施比受更幸福。
感恩的根本是愛,懂得愛的意義,學會珍惜別人的付出,明白施比受更幸福。
父母可以帶孩子到孤兒院或傷殘醫院參觀,可以鼓勵、組織孩子與貧困地區的孩子結對交友等,讓孩子在愛心的交流碰撞中體會過去不懂得、不在意因而也不會珍惜的東西,改變孩子的冷漠,從而引發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
第六,善用節日,參與體驗感恩。
每年有很多富有感恩意義的節日,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教孩子體驗感恩。
教師節,讓孩子親手製作賀卡送給老師,表達對老師的美好祝願;父親節和母親節,給爸爸媽媽說幾句感謝的話語,不一定感謝爸爸媽媽給他們幫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達生活中感覺很幸福的一點一滴。
第七,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感恩是在人與人之間互動中產生的美好情愫,集體活動可以促進這種情感的產生。
父母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在活動中學會關心集體,樂於奉獻,積極迴應他人的幫助,從而培養孩子對他人、集體、家庭的責任,進而在孩子心目中才有對集體、社會、國家的責任。讓孩子懂得奉獻,懂得關心別人,他才能學會感恩。
第八,讓孩子知道父母並沒有想要孩子回報。
感恩和孝順不是一回事,感恩是自動自發的不以交換為代價,而孝順更強調付出後的回報。
感恩是孩子內心已經了解到父母的付出不是理所應當的,孩子作為被愛的一方在情感上感激父母的付出,讓父母的付出有所價值。而孝順相比之下就會存在一些強迫的意味,是父母對孩子的強勢要求,是對感恩的曲解和誤讀,還會讓孩子形成心理負擔。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自己對他的付出,並不以將來回報為目的,避免感恩被道德綁架。
【小結】生活處處充滿了愛,感恩教育無處不在。一杯熱水、一條毛巾、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凝望的眼神、一句關愛的話語、一種溫暖的觸控,無不是學習感恩的載體。
懂得感恩的人才是完整的人孟子曰: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正所謂大道至簡,人生沒有那麼多複雜的生存之道,懂得感恩每一個真心對自己好的人就夠了。
在這個文化多元、個性張揚、充滿競爭的時代,從小教孩子懂得感恩,未來才會擁有豐盈的人生和幸福的生活。
【結語】如果說培養孩子優秀的品格是一粒粒珍珠,那麼感恩就是一條串起這些珍珠的絲線,而這根線掌握在所有父母的手中。(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