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缺乏界限感,有時覺得“天下老子最大”,會搶別人的玩具。比如,這天寶媽洋洋帶著孩子去淘氣堡玩,卻遇見了這樣一件事。
淘氣堡裡的小朋友很多,大家大多都在爬上爬下,玩得樂不思蜀。洋洋的兒子喜歡騎淘氣堡裡的車子,今天便挑選了一個藍色的小摩托。然而,孩子騎了沒兩圈,突然看見有積木就又跑去搭積木了,等到一轉身的時候,已經有另外一個小男孩把小摩托騎走了。洋洋的兒子衝過去抓著摩托車的尾巴,對車上的小男孩說:“你下來!這個是我的!”
“不行,我剛開始玩,你要等一會兒。”小男孩顯然沒打算放手,一腳蹬在地上就滑行出好遠,惹得洋洋的兒子在後面一面追一面大喊“給我給我”,最後終於抓住了小摩托的車尾,一屁股坐在地上就不肯動了。小男孩也不肯放手,兩個小男孩就使勁拉著小摩托,漲紅了臉,拔起河來。
這時候洋洋發現了情況不對,趕緊過來喊兒子:“快鬆手,淘氣堡的玩具是大家公用的,而且不是還有別的摩托車嗎?”聽到洋洋這麼說,兒子乾脆坐在地上哭了起來。洋洋有點心疼,也想好好跟孩子商量:“你去玩積木了,小摩托就要留給別的小朋友騎了呀,對不對?”小男孩的爸爸也跟孩子說:“可以把小摩托讓給小朋友先騎一會兒嗎?小朋友肯定很喜歡,你看他都哭了。”
小男孩似懂非懂地想了一下,就從小摩托上下來了,然後有些委屈地拉著爸爸說:“爸爸,是哭的小朋友才能玩玩具嗎?”
面對充滿委屈的小朋友洋洋真的是覺得十分不好意思,但是又要去安撫哭泣的兒子,急的她滿臉通紅。回到家裡,生怕再碰見這種情況的洋洋趕緊上網向網友求助:面對孩子搶玩具這個行為,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網友們七嘴八舌地給出了答案。
1、孩子到底為什麼搶玩具?
其實,孩子並無法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在“搶”,他們只會注意到這個玩具自己沒有,自己想要,所以就要直接“拿過來”。在小孩子的眼裡是看不到他不想注意的人的,可以說是眼裡只有“玩具”而已了。
也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大人比較嬌慣孩子,孩子想要的玩具一般都能得到,即使家長比較為難,孩子哭鬧一下,家長也就買下了。所以孩子已經養成了哭鬧就能得到玩具的習慣,這時就需要家長進行干預了。
2、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如何引導?
當家長第一次發現孩子搶了別人的玩具,應該當時制止,並嚴肅地告訴孩子,什麼是“搶”的行為,以及這種行為為什麼是錯誤的。家長千萬不能跟被搶玩具的小朋友商量,要求把玩具借給自家孩子玩一會兒,這種“商量”行為等於助長了孩子的錯誤。
媽媽要及時告訴寶寶:媽媽無能為力,這就是規則。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有什麼過分的要求,家長們也不能都滿足。要讓孩子知道社會執行是有一定的規矩的,不是所有事情都因為他小,就能聽他的。
當然,媽媽也不能劈頭蓋臉地責罵孩子,在公眾場合下,要注意儲存孩子的自尊心,做到心平氣和,情緒穩定地和孩子商量。如果孩子哭鬧,可以先把他帶離當前環境,到人少的地方,讓他冷靜下來,再進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