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了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的各種難,甚至比自己的工作都難,每次陪孩子寫作業就生氣的吼叫,影響親子關係還影響父母的身體健康,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幾乎是每個有上學孩子家庭的日常。
為什麼孩子那麼不願意寫作業呢?為什麼平時機靈的娃,一到寫作業就那麼笨呢?歸根結底是孩子沒有正確態度對待自己作業,因此總是磨磨蹭蹭,能拖就拖,作業做得亂七八糟。這幾個方法或許可以幫到你。
1、家長經常批評指責,導致孩子厭煩學習很多家長,在別的事情上很有耐心,唯獨對孩子的學習沒有耐心,看到孩子作業做得不好就火冒三丈,對孩子一頓吼叫,孩子一想起寫作業就想到媽媽的怒吼,爸爸的不滿,自然對寫作業很抗拒。
我以前就是這樣的,一檢查孩子的作業,看到簡單的題都能算錯了,就忍不住批評兒子。兒子說,他能從我臉上看出他作業有沒有做錯,每次給我檢查作業時,他都盯著我的臉看,如果我表情不變,就說明沒有錯誤,如果皺眉說明有錯誤,如果抬起頭瞪著他,說明錯了不少。
你看,孩子的心理壓力多大,這樣孩子怎麼能喜歡上寫作業呢。
2、培養孩子做作業的習慣很多孩子沒有養成每天做作業的習慣,必須父母監督。那天父母有事兒,忘了監督,孩子作業也就不做了,這種孩子自控力比較差,必須有人監督才去做作業。
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養成習慣,讓孩子自己操心自己的作業,家長不要代勞,否則孩子只會依賴你。
有的家長記孩子的課程表比自己的工作還清楚,知道今天上什麼課,留了什麼作業,這其實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完成。剛開始,孩子可能會丟三落四,不是忘了就是記錯了作業,可慢慢的孩子就做的很好,清楚的記得數學留了什麼作業,英語需要讀幾頁。
如果那天孩子忘記做作業,父母也不要替孩子向老師解釋,要讓孩子自己去和老師解釋,讓孩子從後果中學習。只有孩子自己體驗了,沒有完成作業,被老師批評的後果,才能吸取教訓。以後孩子自己會記得還有什麼作業沒有做,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3、讓孩子擁有自主感有些孩子,沒把寫作業當成自己的事情。在做作業這件事上,缺乏自我驅動力,認為學習是為了父母而非自己,所以不願意學。
這可能與父母平時的教育方法有關,有的父母對孩子管教嚴格,在學習上也沒有自主權,必須聽父母的話。孩子對自己的學習的自主感較低,便無法成為一個自我驅動的人。
因此,在孩子寫作業時,父母應給孩子多一些的自主感,這並不是說由著孩子,不想寫就不寫,而是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讓孩子有可以選擇決定的感覺。
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制定學習計劃,是否要報輔導班,什麼時候完成作業,給她一點選擇權,她可以先看會兒電視再做作業,或者做完作業再看電視。有了選擇,學習任務就沒那麼討厭了。這能讓孩子們覺得自己不僅僅是這個計劃的執行者,同時也是計劃制定者。
讓孩子做自己心靈的主人,孩子才能更好的管理自己。
4、幫孩子提升勝任感其實孩子和大人一樣,都會喜歡自己可以掌握的事情,孩子對一件事情能力越高,就會越感興趣。
父母可以經常對孩子說“今天的作業挺難,你也做對了”,這時她可能獲得一種勝任感,覺得“我好厲害, 都讓父母驚訝了”,由此更加有信心。
當孩子無法完成某一項任務時,父母及時給予孩子鼓勵,並幫孩子拆解任務,一點點的去完成,增加他的信心和勝任感。
他覺得自己可以完成,想到作業也就不發愁,就不會磨蹭拖拉了,做起來也就能專注在作業上了,效果自然不差。
5、父母以身作則除了以上方法,父母自己的言行也很重要。
古語有句話說得特別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行。”
當父母的自己不斷學習成長,不用下命令,孩子也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父母每天麻將手機不離手,而要求孩子好好學習,縱然三令五申,效果也不會好。
《世說新語》中有一則關於謝安教子的故事:
謝安的夫人問謝安:“怎麼從來沒見過您教導兒子呢?”謝安回答說:“我平常是用自身的言行教導兒子的。”
教育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以上幾個方法,不僅僅適用於孩子的作業,也適用於孩子各方面的學習上,希望對大家有用。
作者簡介:歆小迪,80後職場媽媽,食品科學碩士,國家二級營養師,兒童早期教育研究者,與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