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是一個家庭必不可少的任務同時也是個難題,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沒有耐心,便用吼方式對待孩子,但是這樣真的有用嗎?很多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便會用錯方法,看一下以下幾點你中招了嗎?
(一)對孩子要求太過強硬,要求孩子做她不喜歡的事。 案列: 星星是個五歲的孩子,媽媽在聯歡晚會上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在臺上表演節目感覺很好,因此給孩子報名參加了文藝表演活動,並要求女兒進行訓練,可是在表演但在表演那天星星因為害怕上臺便放棄了去表演,於是媽媽在看錶演的時候沒看到星星,找到星星後沒問任何原因便大聲呵斥孩子,責怪孩子為什麼沒有上臺表演。古人云“孔子教人。各因其利”每個孩子的發展特點都不同,作為父母的我們更不應該強烈要求孩子必須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出類拔萃,案列中的父母就沒有了解孩子的天性和自己孩子的個性,沒有因材施教。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會願意花更多的精力在孩子身上,並且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希望孩子多才多藝。如果是孩子喜歡的東西那還好,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培養孩子一定的興趣愛好,將來走向工作,有業餘愛好減輕心理壓力負擔,可以減少抑鬱的發生。但是如果父母從相反方向,選擇孩子不喜歡的,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1)漸漸的會產生厭學情緒,影響今後的學習習慣養成。(2)逼迫孩子去學她不喜歡的還會導致親子關係緊張。
(二)無視孩子的錯誤,把他當成真的小孩子。小孩會經常性犯一些小錯誤,比如撒謊:總覺得是孩子不懂事,所以面對孩子撒謊就無視,但是孩子一旦從中吃到甜頭,這種習慣慢慢的就會根深蒂固。打人:有兩種情況,如果孩子是經常性被告狀愛打架的孩子,父母再聽到孩子又打架的第一時間不會問孩子為什麼打架,而是責罵孩子為什麼打架。另外一種便是本身就愛先動手的孩子,而有的父母這個時候不會正面教育孩子,糾正孩子的行為,反而教孩子,如果被打了一定要還回來。面對孩子打問題,每個家長教育方式不同,但是在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問清楚原因,找準誰對誰錯的根源,如果自身沒有錯,並且溝通無效才能採取相應的自我保護措施,面對孩子這些錯誤,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否則便影響孩子一生。俗話說“從小偷針,長大偷金”就算是對孩子來說是很小的錯誤,但是如不及時更正,今後說不一定便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三)杜絕孩子去實踐自主學習,自主應對能力缺失。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所以父母不會讓孩子做家務,也不會讓孩子參與過多的活動,如果孩子想游泳,她們會告訴孩子這個有多危險,卻不會教孩子如何游泳,如何應對各種突然發生的危險事故。今天聽到一個小區老大爺在討論他的孫子,已到了成年的年紀,但是說他從來沒做過一頓飯,也做不好飯,這個時代不會做飯的孩子應該很多,但是我覺得教給孩子一項自理生活的能力是有必要的,在沒有父母這把庇護傘的保護下,不管將來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能夠獨自應對,並且好好生活。
(四)無視規則的培養,不立規矩。“立規矩不是管住孩子”立規矩是讓孩子有一種規則意識,這種意識就像平時過馬路紅綠燈一樣,是潛意識裡應該遵守的,有的家長反映就算給孩子立了規矩,她到別人家會亂動別人東西,父母很疑惑為什麼立下規矩她會不遵守。可能是因為父母榜樣作用沒做好,爸爸說不能亂扔菸頭,但是下一秒卻又在孩子面前抽菸,還隨地亂扔菸頭,在孩子的認知裡就會覺得,父母都沒有遵守這個規則,也沒有怎麼樣。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作用,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父母以身以教,孩子以行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