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英國教育界有句名言:“溺愛的親人應該記住,每件事都替孩子做,不希望孩子做什麼事,這是對他有害的。”

“什麼都要給孩子最好的”,這是一句常常被家長掛在嘴邊的話,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穿不暖,恨不得事事親力親為。

尤其是老人帶孩子的時候,很容易把握不好寵愛的“度”,而變成了一種溺愛,讓原本的寵愛“變了味兒”。

婚宴桌上,奶奶幫孫子“搶肉”吃,眾賓客吐槽:這孩子被養砸了

在農村地區,但凡家裡有個什麼喜事,都要大擺幾桌宴席進行慶賀,鄉里鄉親的也都趁此機會多走動,熱鬧一番。

村子裡有一戶人家兒子要娶媳婦兒了,邀請村子裡的人們來吃喜宴,於是,王奶奶帶著7歲的彭彭去了。彭彭從一到地方就沒有閒下來過,任憑王奶奶怎麼叫都不安分,不是玩氣球和綵帶,就是到處亂跑亂叫。

眼看著快到中午飯點了,王奶奶趕快找到孫子說:“馬上就要上菜了,你要是再亂跑待會你就沒得吃了。”這才是把彭彭硬拽著安分坐下來,隨後他就嚷嚷讓快點上菜,祖孫倆這一番聒噪的鬧騰,已經讓同桌的賓客不滿。

菜剛一上桌,大家還都沒來得及動筷,彭彭就衝著奶奶叫喚道:“奶奶,我要吃肉,快點給我夾!”

王奶奶連忙給孫子夾了紅燒肉、大蝦、大棒骨,看他吃得香,王奶奶直接把整盤肉都端到孫子面前,根本不顧同桌的其他人。還對孫子說:“多吃點,這樣才能賺回份子錢。”

同桌的人看到這一幕,大家都面面相覷,根本沒了吃喜宴的好心情,聽到有人小聲議論道:“這孩子啊,算是被他奶奶養砸了!”

隔代的溺愛,可能成為孩子變成“巨嬰”的導火索

現在老人帶孩子的現象很普遍,很多年輕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遠不及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陪伴孩子的日子。老人們對孫輩都是有求必應,這樣一來,就爆發出了很多隔代教育的問題,其中隔代溺愛最為嚴重。

老人對孩子的愛,可以理解,但是身為家長,一定要分清寵愛和溺愛的區別。可以給孩子最好的,但是該守的規矩必須遵守,該自己做的事要學會獨立完成,不然一不小心就變成了溺愛,成為孩子變成“巨嬰”的導火索。

1.以自我為中心,不懂考慮他人

經常被溺愛的孩子,已經習慣了家長以他的意見為主,慢慢地他也會有這樣的意識,認為所有人都要圍著他轉,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很強烈。

在對待他人時,這樣的孩子會表現得不禮貌、不尊重,獲取自我滿足的時候,不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

2.懶惰成性,缺乏自理能力

相信很多家庭都有這樣的情況,比如孩子穿衣服時,和爸爸媽媽待在一起,他會自己穿衣服,但是由老人帶的時候,一般都是老人給穿。

其實這並不是孩子不會穿,而是老人帶孩子時候太過溺愛,總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會”。和老人待在一起時,孩子好像什麼都不會了一樣,喪失了自理能力。

長時間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讓孩子養成懶惰成性的壞毛病,在他的潛意識裡認為什麼事都會有人幫,不利於孩子的獨立成長。

3.不懂得感恩,彷彿一個“吸血鬼”

當家長給予孩子過度溺愛後,他會認為家長所給予的這些愛,都是理所應當的,並不明白感恩父母、報答家長這些道理。

孩子一邊享受著家長的付出,但同時不懂得感恩,彷彿一個“吸血鬼”一般,可能還會得寸進尺地索取。

860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37周跟40周生的寶寶都是足月兒,但有三大差距,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