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一天和朋友聊天,朋友說:在家裡看孩子寫作業,每天都在上演親子大戰,鬥智鬥勇。

媽媽:看什麼電視,作業寫完了麼?

兒子:我在看10分鐘。

……15分鐘過去了。

這時媽媽開始發火了:15分鐘過去了,還不去寫!

兒子:快了,快了,看完這集我就去寫。

……半小時過去了。

媽媽開始吼:你怎麼還再看,都8點了,不許再看了!

結果孩子無動於衷。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經常會上演,父母已經暴跳如雷,結果孩子很鎮定的坐在那裡,沒事人一樣。

其實父母這個時候就可以試試"拆屋效應",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但記住一定是要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去完成。

01 什麼是"拆屋效應"

魯迅在《無聲的中國》寫過的一段話:中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這種先提出很大的要求來,接著提出較小、較少的要求,在心理學上被稱為" 拆屋效應"。

簡單來說分為兩點:

1、 首先提出很大,難以完成的要求。

比如上面的例子:不寫作業,明天自己去跟老師解釋。

2、 再提出較小、希望實現的要求,留有還價的餘地,或者給孩子一個雙向選擇。

比如:孩子一直在看電視,不去寫作業,我們可以說:要寫作業嘍!如果你不寫需要明天自己跟老師解釋;或者你可以寫完作業再看。

這樣就給了孩子兩個選擇,孩子自己會在心理權衡。

其實這個對很多孩子來說,都是有用的,因為你的暴躁,你的嘮叨,你的所有的語言動作對於他來說是沒有用的,如果你做多了,會適得其反,讓孩子也產生厭煩的心理;但如果我們心平氣和的面對孩子讓孩子做出選擇,那麼孩子就會選擇思考:我怎麼跟老師解釋,還是去寫吧!

每個孩子都會"聽話",只是我們做父母的沒有用對方法而已。

02 好的家庭氛圍很重要

《超級育兒師》中有一期,有一對暴力母子。

媽媽看到兒子打遊戲,不寫作業,直接上去就開始大打出手,扯著兒子的衣服,一邊拉扯一邊大聲呵斥,而兒子呢?也不示弱,也對媽媽大打出手。

兒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媽媽時不時的就打斷兒子,說兒子寫的不好,沒用心等等,兒子也在一直反抗,打媽媽、咬媽媽甚至讓媽媽喝毒藥。

而媽媽看到這樣的兒子根本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開始母子混戰;而孩子這個時候更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才是對的。

其實很多很多這樣的案例,一直在我們自己身邊,不管對於一個家庭還是父母或者孩子,都是特別糟糕的。

在這種家庭氛圍下長大的娃,要麼非常自卑,小心翼翼,生怕做錯事為這個家"雪上加霜"。

所以有些事情干脆就不做,能不做就不做,會主動避開父母的一些要求,變得消極怠工。

要麼在耳濡目染中變得非常極端和強硬,喜歡和父母對著幹,不管家長說什麼都反對,為了反對而反對,而不考慮真實意義。

還有就是做事情沒有動力,孩子會一直被父母的這種外驅力的指使下做事情,而並不是發自內心的想去做這件事情,長時間孩子就會沒有自己的思想。

03 利用"拆屋效應"開天窗

在拆屋效應最初的例子中,大家拒絕開天窗,後來有人提出拆屋頂,這才又回到原點,同意開天窗了。

開天窗才是拆屋效應的根本目的所在,父母要做到不偏離。那麼,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不再事事反對,而主動接受父母的要求呢?

1、 不要以父母的姿態來要求孩子,學會放低姿態

很多父母會以自己是父母的姿態來要求孩子,認為我生你、養你,你就應該聽我的,我就應該事事管著你。

要知道,孩子是個獨立體,很多事情都應該孩子自己做主,不應該事事幹預。孩子之所以會和父母唱反調,就是因為父母用這種"高姿態"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來命令孩子。

可能在父母看來這很合理,但孩子認為你就是在"命令他",甚至這種做法可能很野蠻。

2、 父母要學會"轉移話題"

結果他的小夥伴也想玩玩,他就不樂意了,他說這是他的新玩具,不能給別人玩,怕弄壞了,結果他的小夥伴很失望,不太高興,我兒子也不太高興。

於是我走過去,說:要不你們一起看書吧,媽媽又從童書館借了幾本有趣的故事書,要不你和你的小夥伴一起看看。

兩人也來了興致,於是就一起去看書。過了一會,書看完了,其他玩具也玩遍了,就把自己的新買的玩具拿出來和小夥伴一起玩了,整整玩了一下午。

有時候我們可以適當的轉移話題,因為很多時候如果我們強迫孩子拿出來給其他小朋友分享,可能孩子會特別不舒服,還會哭鬧。

3、 在別人面前學會尊重孩子

適當的誇讚孩子,並不是對孩子的溺愛。

我經常聽到有些家長會當著孩子的面埋汰孩子,批評孩子等,小的孩子會去阻止父母說他認為不好的一些事情,但大一點的孩子就會直接轉頭走或者以後不再出去見媽媽的朋友,因為他覺得會很沒面子。

記得有一次我在小區帶孩子玩,很多寶媽,都誇我兒子乖巧懂事,兒子就非常高興。

我就隨口一句:要是在家裡也這樣懂事就好了。

結果回到家裡兒子還質問我,為什麼要這樣說。

其實這事我都忘記了,但孩子記得很清楚,表現的很難過,我當即給孩子道了歉。

其實在做好拆屋的同時,我們也要做到能及時的鼓勵孩子,並讓孩子得到滿足,這樣才算成功。

教育孩子也是一門非常大的學問,一點都不輕鬆,每天要和孩子一起鬥智鬥勇。

就像開頭的例子,利用"拆屋效應"給出兩個程度相差較大的選擇,讓孩子自己去做選擇。

很多父母取命令式的語言,指揮孩子去做一些事。但是這種命令式的話不僅給孩子的感受很差,效果也不好,孩子會很牴觸。

變一下說話方式,從命令式的單一句式換成"一輕一重"的雙向選擇。人的思維方式在聽到選擇式的話語時,會自動的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從中選出對自己相對來說利益最大化的那一項。

11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秋天要給寶寶補鈣,吃這幾樣東西,既補鈣又富含高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