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是的,這篇文章目的是想顛覆很多人地觀點——重塑教育,結束管教戰爭,解開愛地束縛。

我們習以為常的教育方式,無非是以各種以愛之名舒服自己的孩子,有滿滿的收穫,也會有很多失意之時。

我們總被“管教”二字束縛,只顧著尋找著各種管教方法,卻極少思考,教育到底有沒有其他更有意思的表達方式?

結束管教,重塑教育,我提出三個新的思維。

首先說,思維方式1 ——父母是孩子的導遊

孩子的一生,是他自己的一個旅行過程。而作為父母的我們,則應是孩子的導遊。同樣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父母曾經是我們的導遊,只是我們現在已經長大。

當我們嘗試性地,從父母的角色轉換成是孩子成長旅行過程的導遊,是否有別樣的貼切。

從孩子呱呱墜地,成長是他的旅行。最初他沒有方向,不知道該怎麼走,沒有邊界的,就像我們出去遊玩一下,需要導遊告訴我們哪裡可以玩或者參與旅行團在導遊的帶領下游玩。

這個導遊是泛化的,可以是旅遊指南,也可以是地圖導航,也可以是朋友的建議,當然父母是我們孩童時候無條件陪伴在身邊的導遊。

作為導遊,我們怎樣做一個稱職的導遊?

顯然是,我們想盡辦法讓我們的旅行者感受到整個過程的樂趣,玩得開心有趣,整個過程中感受到愛意滿滿。

我們需要告訴這些旅行者,哪裡有美好的風景,哪裡又是危險的,我們一定要小心。儘可能地給旅行者提供最好的幫助以感覺到旅途的愉快。

當然還有與之對應的不稱職導遊。什麼都不告訴你,所以旅行者就往往丟失了方向,還有一種情況是這個導遊只把個人利益掛在嘴上,例如把旅遊團變成了購物團甚至是被脅迫著等等。

現實中我們很多父母就可能來陷入這兩種境地,尤其是在農村很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不管不問,孩子可能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變好或變壞,就像在旅行的過程中可能會遇上美好的風景,也可能一無所獲或者遇到危險。

把旅行團變成購物團甚至脅迫的購物團。很多孩子難道不是這樣嗎?被各種壓迫著改變,被各種以愛之名強制要求著,甚至導致孩子身心受到極大地損害,這樣的案例也著實太多。

對於旅行者來說,他也是一個獨立有思想的個體;對於孩子來說,他是一個獨立有思想的個體

當我們嘗試性,把父母的角色轉移到導遊的角色,你是否對親子關係會有別樣的發現。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需要父母的幫助指引,很多孩子也期望得到自己的父母關心幫助和指引,這就像我們出去旅行,還是希望有個導遊進行適當的指引,因為那樣玩得更有興致,或者幫我們解決旅行過程中的大小問題。

我們都希望我們的旅途過程中是美好的,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是快樂的,同時我們期望得到導遊的指引和幫助,但是我們極其反感導遊故意忽悠傷害我們自由的等等權利。

當發現導遊不站在我們的角度時,我們會不遵從和反抗。同樣的道理,我們站在了孩子的對立面,孩子也會不遵從和反抗。

我們報旅行團找個導遊是為了更好地把這個旅行過程過得輕鬆愉快,而不是處處受到節制。

或者可以說,人生就是一段旅行,在這個旅途過程中,父母就是我們的導遊,他們就全然充當著這個導遊的身份。

思維方式2——在孩子背後遠遠帶領。

作為孩子旅行過程中,父母就是孩子的導遊,但是孩子往往並不會完全聽從我們的指引,甚至會非常反感。我們應該自我反思,到底該具體怎麼樣當好這個導遊。

我們應該要做的是,給旅行者適當的自己選擇的權利,以及很多時候應該站在旅行者的背後帶領。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他會遇到很多困難,有些時候這些困難他們能夠自己解決,有些時候他需要一位幫助者。

例如,學習上孩子需要一位幫助的,需要老師幫著他領會意思,但是很多時候他又能夠自己把很多知識學會。但我們總是站在父母老師的角度,各種威逼式的壓迫孩子讀書,則會陷入適得其反的地步。在生活上也是如此,他需要你在背後對他無微不至地關心和照顧。隨著慢慢地長大,孩子自己有了自己更加清晰和準確地判斷,或者也可以用個貶義詞“固執的判斷”,就自然而然會漸漸的不再聽從你的指引,甚至開始反叛你的指引。

這個時候,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現實中,很多家長是站在孩子的前面指引孩子,你一定要去哪裡,一定要該怎麼做,這就是所謂的管教。我們總在不斷地強調我們是家長,我管教孩子是我們的義務,並且不斷地灌輸這種管教思維給孩子和給自己。

當孩子越不聽從,我們往往反思到是否是因為管教得不夠嚴厲,然後加強管理,接著陷入了權力之爭的惡性迴圈之中。

這個時候,我們最應該反思我們到底該怎麼積極有效地影響孩子,而不是固執地管教我們的孩子。

所以我提出的一個新的觀點,就是在孩子背後遠遠的帶領。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需要什麼呢?他需要有邊界,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們不可能說那就隨他去吧,讓他自己成長,他自己成長的後果往往是沒有邊界,沒有一個好習慣,當然有一些也好習慣,我們不能說什麼都不管。

而在遠遠的背後帶領,並不是說什麼都不管,而是換了一種方式,一種更能讓孩子接受的方式。

在孩子的背後慢慢地引導或指引他,當我們嘗試在孩子的背後指引孩子的時候,相比直接要求孩子,孩子會更加願意聽從我們的意見。

當孩子遇到困難之後,他可能會回過頭來請求我們的幫助,我們這個時候就出現在孩子的面前告訴孩子,提供方法或幫助。相比較於什麼事情都給孩子預設好,孩子更加能夠接受。而當孩子不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就及時地退到孩子的背後。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愈發渴望有自己的空間,我們只需要站在孩子後面觀察是否有危險。同時孩子也會自己形成相對有序的生活方式,我們不可能說我們一定要指引孩子怎麼樣過自己的生活,但是我們可以在孩子的背後看著我們的孩子。

孩子哪條路走錯了,或者有潛在的危險,我們也可以適當地對孩子提醒,我強調的是,我們要嘗試性地把以前地站在孩子的前面引領,變成在孩子背後帶領。

在孩子前面,則會很容易陷入一種孩子不願意聽我們引領的地步,這就是為什麼我提出在背後帶領的最關鍵原因。

我們很多家長都面臨著這種境地,很多時候我們好像說得再多做得再多,好像對孩子都無動於衷,甚至還惹著他們的叛逆之心。

那麼就嘗試換一種方式,在孩子的背後帶領。

作為導遊,我們不能凡事替旅行者做好決定,事實上你替代不了。當你被強制替代,只會招來反抗。我們可以嘗試著站在孩子的背後帶領,是的,我們角色依然不變,只是旅行者遇到困難了,我們做出幫助,旅行者不知道路的方向,他們問我們,我們再指引,甚至說等旅客諮詢我們該買點啥,我們又可以完成任務式的再推薦。

思維三,像春風潤物細無聲那般地愛護著。

最美好的旅行過程,應該是按自己的意願,有導遊的幫助,以及感受得到愛。而且這種愛有些時候越無聲才越顯得彌足尊貴。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喜歡把愛掛在嘴邊,總是把愛表現得非常明顯。孩子確實能夠感受得到愛,這個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很多小孩子卻又往往不接受我們的愛,他們不理解我們的愛,或者對我們的愛習以為常,甚至開始對我們的愛進行反叛,覺得這是干涉對他的自由。

愛一個人其實是很難的,愛得無聲不明顯更難。對小孩子的愛如此,對戀人之間的愛也是如此,對父母的愛也是如此,我們總是有意無意表現得太明顯。

最美最真的愛,往往是無聲的愛。

但很多時候,我們卻總是以愛之名管教著著我們的孩子,甚至以愛之名傷害我們的孩子。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過得更好,但是這種愛表現得過於明顯,或者實際上是害了孩子。他只會對這種愛習以為常或對管教式的愛有一種反抗情緒,這就是我提出像春風潤物般細無聲,給孩子那種千樹萬樹梨花開暖暖的愛的目的之所在。

我們不能以愛之名要挾孩子,我們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這種無條件的愛可以滲透到我們平時每一個小小的行為當中,而不是把愛天天掛在嘴邊或者以愛之名威逼利誘。

我們更應該以那種對孩子更溫柔更潤物細無聲的愛。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愛的滋潤,愛是孩子成長的營養。當然話也說回來,無論什麼愛,都比沒愛好很多。

重塑教育,結束管教戰爭,解開愛的束縛,許孩子更積極Sunny的人生

我們要重塑教育,結束管教戰爭, 避免權力之爭,解開愛的束縛,給孩子尊重和理解。

當我們嘗試性把此前的管教思維,轉換成在孩子人生過程中當一個導遊的思維,我們會發現,自己突然解放了,孩子也會解放了,兩者都不再被管教二字束縛,每個人都會更輕鬆自由。

這種解開並不是漫無目的的解開,我們不僅僅是當導遊,而且這個導遊我們可以嘗試性在旅行者的後面遠遠帶領。我們既要給這些旅行者自己選擇的機會,又能在旅行者需要幫助的時候或者需要指引的時候,站出來給予他們幫助和指引,同時適當主動提出有效建議。

整個過程,應該是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和覺得彼此可以接受的情況下完成的。當沒有了管教,自然就沒有了權力之爭,與之對應的是更多尊重理解和支援。通過換一種新的思維,構建更加親密的親子關係。

同時我希望在這個旅行的過程中,旅行者和導遊是相互尊重理解愛著對方,這一些些理解尊重愛會構成孩子旅途過程中最美好的回憶,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動力之所在,也是良好親子關係的祕密之所在。當然,這一些些理解尊重愛會構成作為父母成長過程中最美的回憶。

也同時,當我們作為父母轉換了思維,孩子更加輕鬆積極Sunny,我們自己也會更加輕鬆積極Sunny。

332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春蕾幼兒園之寶寶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