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放學回家後和兒子聊天。
“兒子,今天怎麼比平時晚到家?”
“我們幾個小夥伴在小區裡玩去了!明明媽媽給他買了一個無人機,非常酷!邀請我們一起玩。”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接著問他:
“那你想不想要一個?”
“當然想呀!不會又給我設定一個學習目標吧?爸爸”
我呵呵一笑,小夥子變得更機靈了。
“沒有咧,如果你真的想要,就自己攢錢買!”
“啊!平時我賺錢的機會不多。”
“是的,因為是你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要努力去實現。如果是你需要的東西,會在爸爸媽媽的開支預算中,這個無人機是屬於預算外的東西了。”
我表示很遺憾的樣子。
考慮到孩子的慾望延遲實現和價值鼓勵並行的教育原則,我繼續引導。
“其實,要賺到這個錢也不是很難的,只要你努力。你看,如果你因為數學不好要到課外補習,需要花錢吧,而這個錢基本上可以買一個無人機了!”
“嗯”
“所以,這個學期如果你能堅持認真學習,到了期末發現自己不用去任何補習班,爸爸媽媽就可以從這裡幫你實現你的“想要”了!”
“好的咧,爸爸!”
小夥子開心的去洗手吃飯了。
大多數孩子對好玩的和好吃的都沒有什麼免疫力的,看到別的小朋友有就希望自己也能有,甚至是更好更貴的東西—孩子們往往對誘惑的抵抗力都很差。除了抵抗力差之外,虛榮心也在做著怪。
當有些需求不能及時得到滿足,孩子們難免失落,有損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爸爸媽媽是不愛我嗎?
我們家是不是真的很窮?
如果孩子一直在和別人攀比,愛慕虛榮就會過分的追求物質滿足感而輕視學習和勞動,形成不好的道德價值觀。
有的小孩子甚至會走上偷竊的危險之路。
在面對你孩子向你央求買這個買那個的時候,你是怎麼做的呢?我的一些建議是:
◎自己和孩子都要具有區分“想要”和“需要”的意識
對誘惑的免疫力比較低的男孩常常向父母要這要那。面對孩子的諸多要求,做父母的如何分清哪些是合理要求,哪些是過分要求呢?
其實很簡單,想要是為了滿足慾望(比如:玩具、零食等),需要是為了滿足理想和愛好(比如:文具、書本、籃球等)。
面對孩子的過分要求,父母千萬別輕易滿足他們,否則會助長其虛榮心和物質感。如果他只是為了和其他小朋友攀比,這個時候父母就更要及時干預,教會孩子什麼是自己想要的東西,什麼是自己需要的東西。
◎金錢來之不易,君子用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許多父母都不願意在孩子面前交談自己的工作和收入,我個人認為,坦誠的和孩子交流讓他有一個勞動和收入的概念,會幫助他去衡量許多需求是否合理。因為有的小孩子的 “想要”簡直是無理取鬧無法實現的,比如:他想要一個月亮。
我會帶孩子到我和媽媽上班的地方看一看,尤其是在加班的時候,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工作的辛苦,了解到金錢來之不易。
同時,我們也不能在孩子面前一味的“省吃儉用”,菜米油鹽的錢要花,風花雪月的錢也要花一些,只不過要花得有計劃性和價值性。讓孩子能感受到,工作和生活中的樂趣,只要自己努力,自己想要的東西也是可以實現的。
雖然我們的家庭不富有,但比一般的家庭不差,這樣會讓孩子感覺到安全感。同時,我們也引導孩子不但是父母也需要他通過自身的努力爭取更美好的生活,也增強的孩子的家庭責任感。
◎給孩子適當訂立規矩
孩子攀比心理的形成不能全怪孩子,他們畢競年齡尚小,生活經歷不深,不可能建立起評價事物的正確標準。所以,做父母的積極、及時地引導。針對虛榮心強的孩子,建議父母建立權威訂立規矩,比如:
(1)每個學期開學集中採買文具和新服裝,且總價格在500元以內。
(2)每個月可以購買一本課外書,只有看完了才能下個月繼續購買。
(3)每次逛超市可以給自己選擇一個東西,價格在50元以內(並不是要全部花完)。
訂立規則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對孩子進行理財方面的啟蒙教育,讓他知道任何東西都來之不易,這樣他才能學會節約和珍惜。
◎熱度時間
當孩子提出某些要求時,我麼可以先了解孩子想購買該物品的動機,以便區分是“需要”還是”想要”。如果是為了攀比,那我們要冷處理,可以暫時不做響應和回答,等過了這個熱度時間再找機會交流。
熱度時間也容易被其他興趣愛好點替代,我們也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其他需求,如果在其他方面給予足夠的補充,哪些沒有得到滿足的“想要”就可以被淡化和遺忘掉。比如我兒子愛好騎車,我就會岔開話題問他晚餐後想不想和我一起外出騎車,餐前他的無理要求就被他自己給遺忘掉了。
最後分享孩子另外一種形式的需求,心理需求。
我兒子幾年9歲了,妹妹不到3歲,他常常會去“刺激”妹妹,比如更換妹妹正在看的動畫片,在妹妹的碗裡頭加辣椒等等。其實,這是孩子在引起我們的關注。我是這麼和兒子說的:“兒子,你是不是覺得爸爸媽媽現在關心妹妹比較多,而陪伴你比較少呢”他點點頭。“其實,在你0到6歲妹妹還沒有出生的時候,你是享受這我們全部的陪伴,你現在看妹妹呢?現在你上學了,有同學們一起玩,但妹妹只能在家裡玩,沒有小夥伴陪她,作為家裡的男子漢你能不能和爸爸媽媽一樣一起來關心關心妹妹呢,在她成長過程中她會為有你這樣一個優秀的哥哥而幸福吧!”
讓我們多關心和關注孩子各方面的需求吧,細心和用心的父母一定可以培養好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