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曾經有傢俱樂部,拿出了一筆獎金,邀請微表情專家,守候在最繁華的地段,看到快樂的人,就獎勵一筆錢。一天過去了,有成千上萬的人,經過專家的面前,但是,只有22人,得到了獎金。也就是說,只有22個人,是快樂的。

為什麼快樂的人那麼少?什麼讓我們快樂?大人也未必能明確說出答案,也許《什麼能讓我們快樂》,這本繪本里,會有你想要的答案。《什麼讓我們快樂》每一頁都有不同的動物,每一頁的故事都不一樣,在不一樣的故事中,體會哲學的思考。這是一本給大人看的,也是給小孩看的繪本。如果你有小孩,那就非常適合親子閱讀。

《什麼讓我們快樂》是由法國的瑪麗•阿涅絲•高德寫的,她是童書作家,擅長寫孩子們的故事,打動孩子們的心。由西班牙的卡門•凡佐爾繪畫,她的畫風比較獨特,用色鮮明。《什麼讓我們快樂》,瑪麗•阿涅絲•高德用故事,帶孩子們體會,什麼讓我們快樂;卡門•凡佐爾用鮮明的色彩,充滿童趣的畫面,吸引著讀者閱讀,兩人的合作,讓閱讀《什麼讓我們快樂》,成了一件快樂的事。

書的設計

顏色

什麼讓我們快樂?

《什麼讓我們快樂》,拿在手裡,就已經讓人感到快樂了。整本書,從封面開始到書的內容,都是黃色為主色調。

黃色象徵Sunny的色彩,帶有積極的能量,被稱為高明視度的幸福之色。《什麼讓我們快樂》每一頁基本上都有明亮的黃色,這種黃色會顯得輕巧可愛。

正如歌德認為的那樣,黃色與Sunny最接近,是最單純的顏色,充滿生機。

感受下這股讓人充滿力量的黃:

帶著問題閱讀

一般的繪本,開啟環襯,就是一頁翻過去,《什麼讓我們快樂》在環襯的設計上,與眾不同,是可以翻開的,這也是整本書的設計。按照提示,環襯這半頁就那樣翻著,這能讓我們有意識地帶著問題,去閱讀。看每一頁的故事,再看看問題,想一想,這能讓我快樂嗎?

每一頁故事,都有小精靈的引導,小精靈會根據情境,有相應的問題,小精靈的存在,代表的是這本書,看著小精靈的問題,就像是在和書的一種交流,針對小孩子而言,這種交流,更為主動。

拿我女兒舉例,我女兒平時看繪本的速度,飛快。她只是看圖片、看文字,看完就算完了,這也是普遍孩子們看繪本的狀態,《什麼讓我們快樂》的這小小精靈,能讓翻頁的速度,稍稍停下來,看看小精靈的問題,想想自己是否也是這樣思考的?

環襯的設計和小精靈的存在,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主動閱讀的習慣。同時,也不斷推動著,翻頁的動作,這也是在給孩子種下主動閱讀的種子。

細節

《什麼讓我們快樂》從封面就已經開始講故事,每一隻動物的眼神,看向的地方是不一樣的。看完整本,才會明白,為什麼封面的大象,是微笑著看向小老鼠的,在大象和小老鼠的故事中,講述的是愛與被愛的故事,愛,當然是笑著的了。

而封底,看到的是動物們的背影,比如小老鼠是坐在大象背上的,這和封面中大象與小老鼠的對視,是遙相呼應的;封面的小猴子是託著兩腮,思考的樣子,封底的猴子,看起來是和坐在大象背上的小老鼠相視一笑的,相信它思考的問題,有了自己的答案。

小熊摔倒勇敢站起來的故事中,為什麼熊媽媽舉起的雙手,一隻是耶的姿勢,一隻是四根手指,這又是為什麼呢?

《兒童文學的樂趣》中說:

好故事的文字總是充滿懸念的,它們迫使讀者追問“然後發生了什麼事?”然而好圖畫卻吸引讀者的目光,迫使他們停下來觀看並專注於其中的細節。

《什麼讓我們快樂》的文字,是充滿懸念的,圖畫也是吸引讀者的,讓人不斷從細節中,發現閱讀的樂趣。

開啟故事的兩種方式

《什麼讓我們快樂》,很哲理的話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答案,如果你問起孩子來,更是會有五花八門的答案。

《什麼讓我們快樂》每一頁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每一頁左邊是故事的開頭,翻開摺頁,故事的發展,總是出人意料,會有一種驚歎“哇,原來,故事是這樣的,和我想的不一樣”。

貓和老鼠們,左邊看到是一隻老鼠拿著剪刀剪貓的尾巴。看到這一頁,我2歲多的兒子說“老鼠覺得貓的尾巴不好看,要剪掉。”翻開摺頁,原來,老鼠過生日,其他老鼠為了讓主角高興,才做出這樣的動作。講述的是有關友誼、冒險的故事。

羊媽媽織著圍巾,小羊站在一圈圈的圍巾中,一看到就覺得很暖和,開啟摺頁,小羊卻用毛線跳起了繩,配的文字是“跳出安全區去蹦躂?”。

獅子和老鼠們,講述的是攀比與合作的故事,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講述助人為樂的快樂。等等,不同的動物出場,訴說著不同主題的故事。

《什麼讓我們快樂》,每一頁可以當成,獨立的故事看,也可以將每一個故事,串成一本故事集。這些故事,有關於友誼、成長、分享、冒險、做自己、學會愛與被愛……所有的這些,對於人生來說,從出生到長大,都會經歷。

孩子成長的旅途中,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裡,會遇到故事裡相似的場景,有一天,他們會變成故事裡的獅子和長頸鹿,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也會變成貓和老鼠中的老鼠,為了博人一笑,去做一些冒險的事;也有可能,他們一直覺得在大人的懷抱中很快樂,就像小羊一樣,忽然在某一天,跳出了舒適圈,體會到成長的快樂。

孩子天生就是哲學家,他們對快樂的定義不一樣,不同的快樂,需要自己去尋找答案,體會每一種不一樣的快樂。

孫瑞雪:一個生命成長的歷程,從生到死,是有階段性的,我們稱為“成長”。

伴隨著生命成長的階段性,體會到的快樂也是不一樣的。我問過我女兒,什麼時候,是快樂的。她說打娛樂遊戲的時候,是快樂的;交朋友的時候,會感到快樂;比起打遊戲,她更願意和朋友們一起玩耍,因為,和朋友一起的快樂,令她更舒服。另外,克服困難的時候,那種成就感令她特別快樂。體會過不同的快樂,才會明白什麼,能讓我們快樂。

《什麼讓我們快樂》,一本拿到手裡,就令人感到很快樂的書。也許在某一天,孩子會在現實中,體會到書中的場景,慢慢地,他們也就有了自己的答案,逐漸形成讓自己快樂的能力。快樂,也就不是一件難事了。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3歲娃偷吃超市櫻桃,員工剛要破口大罵,媽媽的做法讓員工閉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