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媽媽說,看著寶寶趴在地上爬來爬去,感覺可真髒,夏天衣服穿得少,腿上、手上經常被石頭硌到,弄得紅一塊青一塊的,看著很心疼。於是,就早早把寶寶放進了學步車裡,有意識地訓練他行走,寶寶沒像別的寶寶那樣爬很長時間就會走路了。減少寶寶爬行的時間,讓寶寶儘快走路,這樣做妥當嗎?是否值得效仿呢?
爬和感覺統合能力那些沒有經歷過充足爬行練習的寶寶,長大後多數患上了感覺統合失調症,如視聽、視動、聽動失調等。上學後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寫字歪歪扭扭、寫作業速度很慢、不能完成一些精細動作、身體協調性較差、聽不清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等。
寶寶成長過程中,每個階段的動作都有它自己要開發的功能,爬行也不例外。寶寶爬行的時候要用到身體各個部位不同的肌肉群,比如頸部肌肉、軀幹肌肉、四肢肌肉等。
爬行的時候,寶寶要抬頭,並左右轉動頭部,需要胳膊及手腕的力量支撐整個上半身,胳膊挪動的時候,下肢、各種感官要配合好,才能靈活前行。這一連串的動作既鍛鍊了寶寶的全身肌肉,也鍛鍊了寶寶的協調能力,促進了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
寶寶爬熟練後,爬行的速度快了,就能夠靠著爬行這種自己的力量去實現更高的目標,這有利於寶寶認清自己的能力。在朝目標爬行的過程中,寶寶非常明白自己在哪裡,要去哪裡,如何避開障礙物,如何搶在別人的前面等,這些良性刺激可促進寶寶空間智慧的發展,有助於寶寶抽象概念的形成,將來有益於數理學習。
寶寶在爬行的時候,全身各個部位都動起來了,能讓全身的神經元連線起來,爬行的時間越充分,左右腦的神經元連線得越多,大腦神經系統越能得到充足的發展,寶寶的理解與記憶能力越強。
爬行除了能夠刺激寶寶的身體和智力發展,還能讓寶寶過得比較快樂。對寶Bora講,探索世界是最快樂的事。而爬行提供了生命早期主動探索和嘗試獨立的機會,在實際接觸周圍的環境、事物以及人的過程中,可促進寶寶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助於寶寶學習生活上必需的技巧,激發不同層次的思考,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
對寶Bora講,爬行比走路要容易,由爬而坐的動作也比較輕鬆,會爬的寶寶爬一會兒便拿到自己要的物品,然後坐下來玩,很隨意很舒適。
爬行雖然利於寶寶成長,但是不能因為爬就不鼓勵孩子行走了。一般情況下,嬰兒從6~9個月的時候開始會爬,嬰兒期至少要爬夠6個月,一歲零幾個月就可以步入下一個成長階段一一行走,這是符合寶寶成長規律的。
引導寶寶爬起來為了讓寶寶少受摩擦之傷,媽媽最好給寶寶穿上連體服,這種衣服的上衣和褲子形成一個整體,蓋住了腰部,爬的時候不會暴露腰部和小肚子,也不會導致褲子掉下來、上衣掀起來,也沒有那麼多釦子,寶寶爬的時候利索,趴下時也不會弄痛身體,寶寶有了爬行的意向後,媽媽就要給寶寶選擇場地了。小寶寶不懂什麼是危險,所以場地的選擇要以安全為宗旨。
剛學爬的時候,最佳場所是床上,剛開始寶寶是利用腹部向前蠕動的,柔軟的床不會傷害到寶寶的面板。媽媽可以先讓寶寶趴在床上,寶寶自動就抬頭了,教寶寶用雙臂支撐身體,然後在寶寶面前放上一個物品,媽媽在後面用手掌託著寶寶的小腳,幫助寶寶移動雙腿向前行。
寶寶會爬以後,可以讓他在木地板上爬行。地板要比床寬闊、容易移動,寶寶可以一邊爬一邊玩玩具。但是地板周圍有各種隱患,媽媽先要處理妥當。
媽媽要先仔細地搜查一遍小物品,比如釘子、硬幣、釦子、藥片、小線繩、鑰匙等,都不能出現;那些易碎的玻璃杯、菸灰缸等也要暫時收起來。另外,茶几、凳子、電視櫃等的稜角部位要用海綿包起來或套上護墊。對於會爬行的橫衝直撞的寶Bora講,這些“危險地帶”傷害可不低啊!
寶寶趴在地上尋找目標時,插板、插座、電線逃不過他們的眼睛,他們一定會伸手摸一摸。所以,最好換成防觸電安全插座或者提前放到寶寶夠不到、拉不下的位置,以防後患。
如果有條件,帶寶寶去郊外的草地上爬行,對孩子來講會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在那裡,呼吸著新鮮空氣,聽著鳥蟲的叫聲,看著飛來飛去的昆蟲,還能接受日光浴,觸碰自然界中的植物,寶寶的全部感知覺都被調動起來了,這大大促進了寶寶的智力發展。
日光浴幫助寶寶吸收紫外線,紫外線有很強的殺菌消毒作用,既可強壯體魄,又可增強自身免疫力,減少寶寶患感冒和其他疾病的機會。另外,在戶外視野寬闊,活動空間大,寶寶體內的能量獲得了自然代謝,非常有利於寶寶心理髮育。
當寶寶不會爬或者不願意爬行的時候,媽媽要找找原因。
(1)寶寶是不是太胖。如果寶寶比較胖,雙臂支撐不起身體,就無法向前爬
(2)剝奪了寶寶學爬的機會。媽媽整天讓寶寶待在嬰兒床裡,或總是把嬰兒放在推車裡,或經常背在嬰兒揹帶裡,或大多時間讓寶寶在學步車裡度過。
(3)寶寶學爬障礙太多。讓寶寶爬行的墊子太軟,寶寶根本爬不起來;讓寶寶爬行的地方太硬或地毯太磨人,寶寶害怕膝蓋痛不敢爬;讓寶寶爬行的地方太涼,寶寶不願接受;給寶寶穿的衣服太厚重,使寶寶爬起來不方便,降低了爬行的興趣等。
(4)寶寶對爬存在心理障礙。寶寶在初學爬時,心理肯定會有一定的恐懼感和遲疑感,尤其是碰到不確定的情況時,總是會抬頭看媽媽的表情。如果媽媽不耐心,不鼓勵寶寶,寶寶就不願再爬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