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前問:你所知道或者用過的生孩子姿勢是哪種?

相信不少人的回答都是“仰臥位”,現在醫院裡絕大多數孕婦都是躺著生的,大部分人又怕疼選擇了剖腹產,也幾乎沒有人知道還有其他的順產姿勢。

不少電視劇中,女性順產的鏡頭也都是仰躺,才造成了“一順產就躺下”的錯誤認知。可是在趙麗穎主演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不少觀眾都發現女主明蘭生孩子的時候是站著的,還是站在一根繩子上面,難道是那個年代的習俗?

其實,電視劇中演繹的只是順產中的“站姿”分娩,只不過醫院中不經常用,才會成為知識盲區。

順產一定要躺著嗎?站、趴、蹲……6種分娩姿勢揭祕,各有各的好處

在普通人眼中,順產就應該躺著,但明星們為了保持身材會選擇罕見的姿勢,每次曝出就會引發大家好奇,可是又不敢輕易嘗試,比如謝依霖“水中分娩”。

其實,順產姿勢不僅僅是仰臥位,在醫學上還有6大順產姿勢,下面就為大家揭祕,雖然罕見,但是它們各有各的好處。

1)“坐”著生

在古代,產婦大多是坐在草甸上分娩,一是為了讓羊水、孩子落在草甸上,防止摔傷汙染;二是為了讓孩子第一次接觸草,將來能夠像草一樣生命力頑強,出生吹又生。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坐姿”分娩也有很多好處。讓產婦坐在專用的儀器上,出於重心的作用孩子會往下走,產程也會相對加快,分娩痛苦減輕,也叫做“豎式分娩”。

2)“蹲”著生

中中國人傳統的茅廁是“蹲式旱廁”,也養成了蹲著更便於用力的習慣,“蹲姿”也更便於用力。

醫院有專業的“蹲姿”分娩工具,產婦雙臂支撐在椅子上,陣痛來襲時下蹲壓迫腹部,能夠緩解陣痛,加速胎兒向下的移動速度。

3)“跪”著生

日本戰國時期,孕婦推崇跪著生,便於用力和減輕宮縮疼痛。

現代醫學上的“跪姿”分娩,孕婦雙手和雙膝著地,雙手儘量往前夠,當有宮縮時開始用力,便於增加宮縮次數,順利將胎兒產下。

4)“站”著生

就像《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明蘭,古代人生孩子也會採用站姿。雙臂搭在支撐物上,雙腳分開一定距離,全身心的力量都集中在下部,但看起來更吃力。

有過分娩經歷的人都知道,生孩子需要骨開十指,將骨盆開啟一定距離讓胎兒出生,站姿不利於開啟骨盆,存在一定弊端。

5)“趴”著生

“俯臥”姿勢也是順產的一種,產婦雙膝跪下,重心前傾趴在接力物體上,這樣能夠減輕胎兒對骨盆的壓迫。在國外曾經有過類似案例,國內很少見“趴姿”分娩。

6)“臥”著生

順產除了仰臥位,還有側臥和水中半臥。側臥是將產婦一條腿抬起,一側躺在床上;水中半臥就是謝依霖採用的分娩方式,藉助水流減輕疼痛。

以上6種就是醫學研究可行的分娩方式,仰臥位並不是最佳分娩,希望準媽媽們在順產前能夠諮詢醫生,選擇最佳的順產方式,減少對身體的傷害,加快產程速度。

1398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女性懷孕的6個訊號,你都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