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據統計,一百個男寶寶裡會有兩個寶寶沒“蛋蛋”......

還有一些粗心的家長,自家寶寶都長好大了,才記起來或是才發現自己的娃缺個“蛋蛋”......

那麼,他們的“蛋蛋”去哪了?

醫學上將這種“蛋蛋”不在正常位置(陰囊)的情況稱為隱睪

什麼是“隱睪”?

隱睪是指睪丸未能按照正常發育自腰部腹膜後下降至正常陰囊位置,換句話說就是睪丸不在陰囊裡。隱睪發病率在足月出生的新生兒為2%-4%,而早產兒中甚至高達45%,也就是說100個男性嬰兒中至少就有2個是隱睪。出生後3個月內隨著生長髮育,大部分隱睪仍可繼續下降,但是6月齡後繼續下降的機會明顯減少,1歲時發病率約為1%,所以要定期檢查,睪丸未下降需及時診治。

一、隱睪會有什麼影響?

1. 生育能力下降或不育——因為陰囊的溫度略低於體溫,適宜正常睪丸內生殖細胞的發育,而睪丸不在陰囊內就會導致生殖細胞及睪丸組織結構發育差。所以,不及時治療,對於另一側睪丸正常者,可維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育功能,而雙側隱睪者常導致不育。

2.睪丸損傷——位於腹股溝管內的睪丸因為位置表淺、固定,容易受到外力的直接損傷。

3. 隱睪扭轉——未降至陰囊內的睪丸發生扭轉的機率較陰囊內睪丸高20多倍。

4. 隱睪癌變——隱睪惡變成睪丸腫瘤的機率比正常睪丸高10-20倍。及時手術比年齡較大時手術惡變率降低很多。

5.伴隨相關異常——可伴有輸精管和附睪畸形、鞘狀突未閉、尿道下裂等泌尿系統異常,及睪酮、促性腺激素等異常。

6.精神損傷——睪丸位置異常引起大齡兒童自卑及家長對於不育的焦慮等。

二、隱睪治療的目的?

1.將睪丸放在陰囊的正常解剖位置以發揮最大生理功能;

2.防止睪丸生育或內分泌功能進一步受損;

3.防止其他併發症(如疝或睪丸扭轉);

4.改善外觀缺陷,避免患兒心理和精神創傷,減少父母的焦慮;

5.降低睪丸遠期惡變風險。

三、隱睪最佳治療時間?

1.出生後6-12個月,最晚不宜超過18月齡;

2.較大兒童發現隱睪要儘早手術。

四、隱睪應該怎麼治療?

1. 密切觀察:6個月以內的患兒觀察,3-6月複查評估;

2. 藥物治療:併發症多,成功率低,缺乏遠期療效證據,不推薦作為常規治療方案。

3. 外科手術:目前隱睪治療的金標準。

A. 可捫及隱睪:睪丸固定術成功率>90%,根據情況可採用開放手術或腹腔鏡手術。

B. 未捫及隱睪:

①可能該側睪丸缺如、睪丸萎縮、異位睪丸,手術探查仍不能找到睪丸;

②隱睪位置較高,位於腹腔內或腹股溝內環處,對於遊離精索血管後不能無張力下拉睪丸至陰囊時,可能需要做分期Fowler-stephens手術(首次離斷或結紮精索血管,一般6個月後再行第二期手術)。

腹腔鏡手術探查是診斷未捫及隱睪的金標準,較傳統開放手術(腹股溝手術)探查更利於明確睪丸位置,縮短手術探查時間。

五、術後效果如何,需要注意什麼?

1. 單側隱睪患兒生育率與正常男性基本相同;

2. 雙側隱睪患者生育率下降;

3. 研究表明早期行隱睪下降固定術能降低睪丸惡變概率;

4. 術後早期注意保持傷口乾燥,預防傷口感染,一般3天換藥一次,術後一週可癒合,不用拆線;

5.我們建議術後1月複診,以後要根據情況定期複診,通過體檢和超聲及早發現有無萎縮、回縮、惡變等情況。

#醫師報超能團#

#超能健康團#

#健康科普排位賽#

203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冬天寶寶這兩個部位冰冰涼,別擔心,捂太多反而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