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前,我是個不怎麼喜歡孩子的人,屬於那種看到小孩只會笑笑,絕不會動手抱抱或者主動陪玩。
備孕是因為我自覺生孩子是我必須完成的任務之一,就好像遊戲裡通關的一個重要環節。
懷孕的時候,我很大條,先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出國旅遊,還下海游泳。玩太瘋了,導致好幾天連續出血,我以為是內分泌失調了...後來去看內分泌科做檢查才發現是懷孕了。懷孕了也不注意飲食,鴨脖、可樂、咖啡......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完全由著性子來。
怕疼怕身材走樣,我早早選好了黃道吉日良辰吉時和本地最好的醫生進行剖腹產。沒想到,提前一個多星期的凌晨發動,“被迫”順產,疼得死去活來。從此,我就變成了兒子迷,o(╥﹏╥)o 現在要是看到什麼小孩都能泛起我心裡的母愛。
兒子有溼疹,是過敏體質,母乳的時候,牛奶、雞蛋、牛羊肉、魚蝦、海鮮、堅果我都不能吃。只要延一吃,兒子立馬爆發溼疹,百試百靈。我就真的變成了一隻奶牛,吃的是素,產的是奶,就這樣堅持母乳19個月。停母乳的當天晚上,我就去大吃了一頓火鍋,把那些一年半沒吃的東西一股腦兒全倒進了鍋底,狠狠吃了一頓。
因為哄睡習慣沒養好,兒子都是奶睡的。從一開始一晚上兩三次到後來五六次。喝奶不是因為他餓,只是因為他需要含著乳*才能睡著。然後就被咬爛了,流血流膿,好不容易結痂,晚上又被咬破了。那種疼,就好像凌遲,還是每天來一遍的那種。我個人覺得,其心裡折磨比分娩還恐怖。
我相信每個養孩子的媽媽都知道,沒有一個孩子是一帆風順吃風長肉喝水長高就突然變大了。育兒的路上,太多太多心酸和痛苦的時刻。無數次心裡流著絕望的淚水,但是還是要笑著挽起袖子抱起這個小人兒。
也因為養育的艱辛,讓我終於深刻理解我的媽媽。
一方面是母愛。以前我很任性,想作就作,我媽替我收拾爛攤子我覺得很正常,因為她是我媽媽呀。但是我自己生完孩子,我看著我的兒子從50cm變成1m。我想到我曾經也是那麼小小的一個,體質不好,天天小病,一個月大病,是我的媽媽把我養大了,沒有缺胳膊少腿,沒有大災大難,有住所有熱飯,供我讀書。很可笑,我曾經嘲笑他們不懂這個不懂那個,試想如果沒有他們挑蔥賣菜(對的,我爸媽最初就是馬路邊上擺攤的菜販子),我怎麼可能有機會學習知識。我自詡是自己的聰明讓我成為現在的自己,其實不是,是他們給我鋪了一條路。用他們滿是泥垢常年凍瘡的手指硬生生挖出來的。我媽的手指現在都還是粗細不一,非常難看。
另一方面是關於家庭。以前我爸媽經常吵架,吵架的原因非常小。無非就是我媽批發某個菜多了賣不出去,我爸就很生氣,覺得賺的錢還沒爛的菜多。好幾次我媽都哭著摔門走了。可想而知,我有多害怕我媽再也不會回來了。但是每次天還沒黑,我媽就回來了。等我長大一點,我就慫恿我媽離婚。我總說你快樂就行了,我不在意你跟我爸離婚。但是生完孩子以後,我才慢慢知道,為什麼我媽不離婚,為什麼我媽一次次狠心離開以後又還是回來了。因為我,因為捨不得我,因為想給我一個完整的家,寧可自己受著委屈。而我現在也是,我想給我兒子,爸爸和媽媽,是的,是爸爸還有媽媽都在。
我有孩子以後,我媽來看我,有次閒聊,她無意中說起,我小時候她跟我爸吵架,每次都回外婆家跟外婆哭,哭外婆給她選了這麼一個老公:她過不下去了,她這次死活要離婚,當年她是多不同意嫁給我爸的... 當時我什麼話都不敢說,因為我怕我一開口眼淚就流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