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乳餵養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但是對孩子的智力開發沒有很大影響。
母乳餵養有利於嬰兒的成長,尤其是在孩子出生後的6個月之內,這一期間如果堅持母乳餵養的話,能夠大大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降低孩子患病的風險。
臨床研究表明,母乳餵養能夠有效降低孩子患上哮喘、過敏、白血病的風險。和母乳餵養相比,孩子的智力水平和他們的成長環境有更明顯的聯絡。
2、新生嬰兒最好仰著睡。首先這是孩子在母親子宮裡就一直保持的姿勢,對孩子來說這是他們自我保護的姿勢。而且趴著睡的寶寶更加有安全感,寶寶會本能的抓住一些東西來尋求安全感,趴著睡寶寶可以抓著床單。
如果發生溢奶,寶寶身下的床單也可以吸收一部分奶水,不至於讓孩子重新吸收嘔吐物堵塞呼吸道。然後,趴著睡有助於孩子頭部、頸部以及四肢的發育,能夠加快肌肉張力的發育,讓寶寶擁有更加好看的體型。
其實當孩子長到一定程度就算你把他平放在床上睡覺,起來時他也是趴著的。但是趴著睡也要注意防止嬰兒口鼻被堵。
3、發燒不可怕,可怕的是發燒的原因。不管是成人還是嬰兒,大家的體溫都是由大腦來控制的,而發燒是人體自動啟動防禦機制,對抗病毒的一個表現,發燒並不是令人生懼的徵兆,而是身體在進行自我防禦的一種表現。
發燒不會給身體帶來什麼重大危害,重要的是引起發燒的病症,小到感冒,大到肺炎、腦炎,這些病都會引起發燒,當孩子發燒時,要尋求醫生的幫助,及時找到發燒的根本原因,發燒本身不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更不會讓孩子“燒壞腦子”,重點是引起發燒的原因,腦部炎症引發的高燒才有可能燒壞孩子的腦子。
4、孩子為什麼不能好好吃飯?看過很多家長喂孩子飯,不是哄著吃兩口就吃飽了,就是滿屋子跑來跑去一口也沒吃,餵飯成了家長頭疼的問題。俗話說:“想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意思就是,如果孩子在吃飯前就已經餓了,那麼他吃飯的時候就會吃得又快又多。但是孩子似乎總是沒有想要吃飯的時候,究其原因可能因為他壓根就不餓。那孩子為啥會不餓呢?
第一個原因就是零食,現在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零食,孩子一天中有很多空閒時間,除了玩耍,大部分時間都在吃東西了,飯前吃了小零食,真正吃飯的時候就不吃不下了。
第二個就是孩子吃飯時有很多幹擾因素,有的孩子喜歡看動畫片,邊看邊吃,看著興奮了飯也不吃了。
所以說,孩子的好習慣一定要從小培養,一旦壞習慣形成了就需要花費很大的功夫去改正。
5、嬰兒的肚臍很重要。嬰兒出生前,全靠臍帶更母親保持“聯絡”,通過臍帶從母親那裡吸收成長必備的營養,但是嬰兒降生以後,臍帶就被剪斷了,臍帶也不是一剪斷就立馬癒合的,所以在臍帶癒合前,保護好臍帶很重要。
臍帶剪斷之後,臍帶的斷面會有半個月左右的癒合時間,在癒合的時間裡,創面將會是細菌滋生的最佳場所,所以家長一定要保持斷面的乾燥,不能讓肚臍沾到水,不然很容易侵犯到孩子的身體內部。
總而言之,孩子是父母的寶貝,需要父母的關心和照顧。#育兒小知識# #2020高校學分班# #魅力雲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