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將孩子交給老人、保姆帶的媽媽擔心會因此而延誤了寶寶的早教。但事實的確如此嗎?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更多的人事物與孩子接觸、互動,可以讓孩子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如果媽媽全職在家承擔了孩子的早教工作,也不見得是好的。
因為這樣的做法不僅讓媽媽與外界脫節了,經濟上需要仰賴丈夫,而且不容易得到家庭成員的認可和理解,造成自我價值感下降。進而導致了媽媽會把孩子當成是自我價值的體現,過度關注孩子,反而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並且,媽媽本身有什麼樣的生活、工作態度,無形間對孩子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
需要為了早教而當全職媽媽嗎?其實當不當全職媽媽不是最重要的問題,重要的是媽媽們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早教這件事情。如果當全職媽媽,家庭成員都能夠給予足夠的理解和認可,對於家庭關係和自己沒有太大的影響,這就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如果不辭職,媽媽們陪伴孩子的時間可能就會有所減少,不過早教這件事並不取決於時間的多與少,而是取決於陪伴孩子的品質的高低。只要陪伴的過程很用心,而不是坐在一邊各自刷手機、追劇,哪怕每天陪伴的時間很短,一樣可以有很好的早教目的。
早教的"關鍵詞"早教,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不需要家長們什麼都會,不需要花無底洞般的金錢,也不需要整日奔波在各種興趣班中,只需要多關注這幾個關鍵詞:
尊重和理解
要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並在這種基礎之上對孩子給予足夠的尊重和理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正確且淡定的面對孩子那些成人無法理解、令人抓狂的行為,進而避免產生各種負面情緒。只有在保持自己的清醒和理智的前提下,我們才有足夠的智慧去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行為方向。
變通
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一定要學會變通。
凡事都有替代方案,教育孩子一定不能過於教條化。當這條路走路不通的時候,或者走得不是很順暢的時候,就可以試著去換一條路走走。
處理問題的時候,用不著事事都跟孩子針鋒相對,"和稀泥"的方式說不定更有效,還可以給孩子傳遞一種智慧和正能量。
在跟孩子一起玩遊戲、參加活動的時候,如果孩子表現得不夠配合或者扭捏不高興,不一定是孩子發脾氣,而有可能是他企圖在向你傳遞一種自己的想法、方案,家長應該及時發現並且考慮是否可行,或者反思自己的行為、方式是不是需要改進,而不是單純的制止孩子的行為,勒令他一定要跟著我們的腳步走。
順勢而為
我們可以仔細地觀察孩子的行為與反應,從中或許可以發現孩子的興趣點,然後再分析當下發生的事情可能存在的教育契機,並加以順勢引導,乘機加入各種教育元素,讓早教來得更輕鬆。
還可以利用生活中某些突發事件來啟發孩子,將這些事件轉化成為早教的良好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