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孩子們有的時候很是可愛,可有的時候難免會讓家長覺得有些頭疼。他們年齡還小,經常會在看到玩具和美食的時候情緒失控。
案例:小瑤的兒子平時還是很聽話的,可她卻從來都不肯帶兒子出去逛街。這主要是因為,兒子每次只要看到了自己中意的玩具,那就怎麼也不願意鬆手,直到小瑤答應給他買下來。
那天奶奶心情比較好,決定帶著孫子出去逛一逛。小瑤特意跟婆婆說了兒子的壞毛病,婆婆卻跟她說:“不用擔心。”
去了商場之後,孩子果然相中了一款玩具,抱著就不願意鬆手了。奶奶看到之後跟他說:“這個看起來確實不錯,讓奶奶來看看好不好?”
奶奶把玩具拿在手裡玩了一會,說:“這個好像是比家裡那個紅色的好,不過這個怎麼變身啊?我記得家裡那個可以變身來著。”
孫子看了看那個玩具,又想了想家裡那個可以變身的,瞬間就對眼前的玩具沒了興趣。於是奶奶成功地讓他放下了玩具。
分析:孩子年紀小的時候,只要是喜歡的東西,他們都想擁有,不管自己的要求是不是合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遇到這種情況的話,家長應該怎麼應對吧。
01.不要跟孩子有直接的矛盾
每次孩子死纏爛打想買一個東西的時候,家長總是會第一時間說一句:“不行!”聽了這句話,本來就容易情緒失控的孩子,可能會直接躺在地上撒潑。
要是這個時候,家長能把自己的表達方式改一下,那麼情況就會完全不一樣。比如說,家長可以先研究一下那個玩具,準確找到玩具的缺點,然後再暗示孩子,家裡有一個更好的。
孩子們喜新厭舊的速度確實是很快,但是他們更在意自己的玩具是不是最好的。假如說新玩具還沒有舊玩具的功能多,他們的興趣就會減少很多了。
02.不能隨意妥協
家長們總是覺得,孩子在外面又哭又鬧的話,必定會有一群人過來湊熱鬧,到時候丟臉的就只是自己。所以每次只要孩子有要哭鬧的跡象,家長就會趕緊拿出自己的錢包,就當是用錢來買自己的一份面子了。
家長可能覺得保住了自己的面子,然而卻保不住自己的錢包了。孩子們可是很聰明的,只要通過哭鬧這種行為獲得了好處,那麼他們就會記下來。
以後再有什麼想要的東西,他們的第一想法就是立刻撒潑,只要鬧得足夠厲害,那麼家長總會給自己買單的。
哪怕是為了自己的錢包,家長們也不能隨意妥協,這樣才能讓孩子改掉這個習慣,不再用哭鬧來威脅自己。
結語:跟孩子們打交道,其實家長們還是需要多學習多研究。有的時候,只要稍微懂得一點技巧,就能將孩子治得服服帖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