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童言無忌,那是因為孩子還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口無遮攔的同時也是言出誠實的表現。大人如何說話,孩子就會如何模仿學習,有時從孩子口中說出來的話,可能孩子並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也更不清楚這些言語會傷人。所以童言並不是無忌的,家長應該注意教育孩子,出言切勿傷人。
“你沒兒子,將來財產都是我的”,外孫口出狂言,姥爺迴應很霸氣小琪是家裡唯一的女兒,從小父母對她的教育比較嚴,從來不會對小琪嬌生慣養。小縣城出身的小琪,從大學畢業之後,就在城市就業工作和生活,很快就與自己認識了多年的大學同學結了婚。
然而她們的婚房是女方父母首付給她們買的,所以小琪父母也一同住了進來,雖然這樣女婿有些不願意,但是也沒辦法,畢竟房子不是他付的首付,小琪父母住進來也是理所應當的。
因為小琪父母覺得,老兩口上來與女兒一起住,能夠幫年輕人帶孩子,可以給女兒分擔一些壓力。
前一段時間姥爺就帶著外孫子去逛超市,路過一個玩具區的時候,外孫子吵著要外公給他買玩具。但以姥爺的性子,是不可能對孩子嬌生慣養的,於是對孩子說:“媽媽都給你買好多玩具在家了,家裡的你還玩不過來呢,這些就別買了。”無論孫子如何吵鬧,姥爺態度非常堅定,說不買就是不買。
然而外孫子看到外公不願意買玩具給自己,於是口出狂言:“就算你不給我買,我爸說了,你沒有兒子,將來財產都是我的!”面對外孫如此口無遮攔,姥爺很是氣憤,怒斥道:“財產是我的,我願意給你,你才能得到,我不願意,我捐了一分也不給你!”這時外孫子無言以對,就地哇哇大哭起來,但不得不說,姥爺的迴應很霸氣。
孩子口出狂言,是父母教育的失敗對於外公的財產問題,將來外孫子會得到繼承這其實是合情合理的,因為孩子的媽媽是獨生子女,將來媽媽繼承了外公的財產,那媽媽的下一任繼承者就是這名外孫子。
但是明明是一件合理的財產繼承問題,為何就讓姥爺生氣了呢?其實原因就在於外孫子口出狂言,此言一出,害慘了寶爸刺痛姥爺的心,認為家裡長輩的財產遲早都是自己的。不過我們也不難看出,這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失敗,孩子能夠講出這樣的話,與孩子的父親逃不了關係,因為這個思想是孩子的爸爸教給孩子的。
雖然說這個財產繼承是合理的,但是這位父親在教育孩子時,卻忽略了財產持有者是否願意的問題,讓孩子出言時口無遮攔,顯得孩子的情商很低,絲毫不顧及是否傷害了別人。
那麼,父母教育孩子時,應該注意哪些言語表達?1、想學會表達,得先學會用心傾聽
有時候急於將自己的觀點表達給別人,往往發現不能準確簡單明了地傳達給對方,或許是你們在交談之中沒有用心傾聽。
只有用心傾聽之後,才能清楚分析他人的需求,才能達到更高效的溝通。同時在用心傾聽別人演講,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就像孩子上課與老師一樣,你用心學習,別人就用心教,你不用心學習,別人就不會用心教。
教育孩子在言語的表達上,也要讓孩子學會用心傾聽,不僅能夠很好地鍛鍊孩子情商,也能提煉孩子隨機應變的能力。
2、不讓情緒左右自己的言語
很顯然,這個外孫子看到外公不給自己買玩具,選擇與外公鬧情緒,結果讓情緒左右了自己的言語,口出狂言傷了外公的心。雖然孩子還小,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父母從小就要教育孩子,不能因為自己的情緒而胡言亂語,做事要識大體。
寫在最後雖然小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比較弱,但是孩子的言語表達也需要家長們注意培養的。孩子的言語表達不僅體現在情商上,也體現在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為了避免孩子在某些場合講出不恰當的話,所以父母要多加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表達時要顧及他人的感受,同時家長也要注意自己平時的言行,否則孩子很容易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