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就是自己家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品學兼優。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成績時都是十足的看重。經常會在孩子成績下來後,仔仔細細的看孩子失分題的原因,並且和孩子一起分析並改正錯誤的題目,避免下次出現錯誤。
一次數學考試,孩子把試卷拿給媽媽看的,小陳仔仔細細的分析孩子出錯的地方,因為居然只有一題錯誤。小陳看著題目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孩子做的步驟是對的啊,怎麼老師還給孩子打叉了?小陳反覆確認題目,發現算式是對的。
於是認為老師一點都不嚴謹,便去質問老師:“我孩子的算式明明是對的,為什麼你還判斷是錯誤的?”等到老師給小陳解釋完後,小陳滿臉尷尬,原來自己錯過老師了。
老師解釋試卷並不是自己改的,每個班的試卷都是交換修改的。而且很多學生在這道題裡都出現了失誤。這題是考察孩子的思維能力,不需要列算式。只需要回答11盞燈就行了。因為教室裡無論滅了多少盞燈,那些燈都在那裡,教室依舊都有11盞燈。
所以小陳在聽到老師的解釋後,才會滿臉尷尬,除了誤會老師,就是自己會犯了這樣錯誤。
不過還是小學一年級,就給孩子出這樣的題目合適嗎?會不會很容易給孩子造成困擾,以後孩子解題按著這種“腦筋急轉彎”的想法。數學是嚴謹的,不應該出現這樣的題目,很容易給孩子的思維造成困擾,這樣的題目不應該被當做正常題目。
一、孩子成績下滑的原因1. 性子急
有些孩子對於完成作業一直是抗拒的狀態,於是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態度十分的敷衍,只想著快點結束,只要把作業完成了就好了,才不管作業的對錯,於是做作業的時候就開始“奮筆疾書”的填寫,完成作業後也不檢查。
2. 習慣差
有些孩子沒有在做好作業後再檢查一遍的好習慣,急著忙於別的事情,比如:看電視、打遊戲、看漫畫等等,這些都在催著孩子快點結束作業的根源。
二、家長怎麼引導孩子學習?1. 引導孩子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孩子在小的時候因為出於好奇會對周圍進行觀察,家長可以在這個時期,利用這個機會培養孩子觀察的習慣,引導孩子把這個習慣深入自己的日常裡。
這樣不僅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還能讓孩子養成習慣,孩子在面對事情時就會懷著探究的興趣,去完成。
2. 培養孩子認真做事的習慣
家長除了養成孩子觀察的習慣,也要有認真做事的習慣,讓孩子把自己的東西整理好,引導孩子負責的做事態度。讓孩子養成有頭有尾的做事風格。
這樣潛意識裡,孩子會把這些習慣融入自己的生活當中。
3. 樹立孩子責任心
責任心是一個人做好一件事的前提,當孩子擁有責任心了,那麼做起事來,也會變得細緻認真,不會半點馬虎。所以家長應該在生活當中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以及適當的獎勵和懲罰,讓孩子明白事情有對錯,只要是自己做的,是好是壞都是自己承擔的。
這樣孩子才會避免犯錯,以後都不敢馬馬虎虎的做事了。
結論孩子馬虎有時候並不是思維出現問題,而是孩子的習慣不好造成的,家長要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幫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