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寶寶,別總是把東西放進嘴裡,這樣很髒。”
我家小寶大概三個月的時候,開始把自己的小手放在嘴裡吮吸,吸的津津有味,當然也弄了兩手的口水。
漸漸地,他只要拿到東西就往自己嘴裡塞,不管是什麼東西,他都吸的很有勁,好像那東西可以吃一樣。在床上躺著玩的時候,他會把小毯子、被套放進嘴裡;我抱著他的時候,他會吸我肩上的衣服,甚至把我的頭髮也塞進嘴裡;甚至吃奶的時候,他有時會咬我的乳頭,我痛的齜牙咧嘴,他卻覺得無比好玩;他手裡拿到任何玩具,一拿過來就往嘴裡塞。
他爺爺奶奶或爸爸看到了,馬上制止:“小寶,別把手放嘴裡。”“哎呀,弄了一手的口水,你看多髒啊。”“傻呀,那東西不能吃,別塞進嘴裡。”“怎麼總跟你說,你都不聽?那不是吃的,那是玩的。”
每當我聽到他們這樣說的時候,我都跟他們說:“他現在是口腔敏感期的時候,只要東西乾淨、沒有危險,隨他怎麼吃。”
我記得我家大寶這麼大的時候,也是見什麼都想拿過來放進嘴裡,那時候的我沒有看什麼育兒書籍,也不懂什麼敏感期,我的做法當然就像大多數不懂敏感期的家長一樣,立刻從孩子手裡搶走東西,還不厭其煩地對孩子說:“寶寶,這是不能吃的。你看你,弄得到處都是口水,髒不髒呀?”
現在想想,那時的自己真的很無知。同時也慶幸,現在自己會去看一些育兒書籍,在生養孩子的路上,自己有了進步。
二、什麼是口腔敏感期所謂敏感期,是指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注身邊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孩子發育過程中有很多個敏感期,比如口腔敏感期、視覺敏感期、聽覺敏感期、動作敏感期、感覺敏感期、審美敏感期等等。
嬰兒的口腔敏感期是嬰兒高度把注意力放在開發和使用口上,主要是通過口的吮吸、咀嚼和吞嚥等活動來滿足自己的慾望,通常出現在O一2歲。兒童口腔的敏感期一般在半歲左右來臨。
著名的幼兒教育家與心理學家專家孫瑞雪在《撲捉兒童的敏感期》一書中寫到:“口是兒童連線自己和這個世界的使用的最自然通道。最初兒童僅僅是用口認識手,發展到後面,兒童會用口認識周圍所有的一切,什麼東西都能放到嘴裡。這個過程也完成和健全了口的功能。”
如果孩子沒能順利渡過這個時期,會帶來嚴重的後果,甚至會留下心理隱患。幼年時期會咬手指甲、啃異物、有焦慮情緒等。成年後有可能成為口脣期―攻擊型人格。這種攻擊性常以撕咬的形式表現出來。
如果孩子順利渡過了這個時期,那他以後再也不會用嘴啃食物之外的東西。
孫瑞雪說:“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楚、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
三、口腔敏感期的表現表現1:愛吃手
嬰兒口腔敏感期的第一個表現就是愛吃手,他們時不時地會把手放進嘴裡吮吸,吸了左手吸右手,大人攔都攔不住。你要是攔住他把手放嘴裡,他會哇哇大哭。大人看著他弄得滿手的口水覺得噁心,他卻跟我們吃雞腿一樣,津津有味。我家大寶一看到小寶把手放進嘴裡,就大聲對我說:“媽媽你看,小寶又啃雞腿了。”
孫瑞雪說:“可以想象,當嬰兒第一次將他的小手放入口中時,肯定會有‘開天闢地’般的驚喜。”
表現2、什麼東西都嘴裡塞
嬰兒通過吸手,了解了手的滋味,手的功能就被他喚醒了。
漸漸地,嬰兒不怎麼愛把手放嘴裡吸了,而是逮到周圍什麼東西都往嘴裡塞。我用紙巾給他擦鼻涕,他飛快地扯過來,迅速放進嘴裡;我用調羹刨蘋果汁給他吃,他捉住我拿蘋果的手,要把蘋果塞進嘴裡;我要是抱著他一邊玩手機,他會把手機搶過來不停地舔。總之,只要他手裡有東西,他第一反應就是放嘴裡。
表現3、愛咬人
媽媽給他餵奶的時候,時不時會被狠狠地咬一口,“哎喲,寶寶,怎麼咬媽媽呢?”他卻對著你笑。到目前為止,我已被咬了無數次。
我家大寶那時除了咬我乳頭,喝奶粉的時候還會咬奶嘴,他一共咬爛了好幾個奶嘴。
小寶不怎麼喝奶粉,用奶瓶喝水的時候,他也不忘咬一下奶嘴。
有時他吸自己手的時候,會不小心咬到自己的手指。
表現4、愛盯著看別人吃東西
這個時期的嬰兒,很喜歡目不轉睛地盯著看別人吃東西。我們大人吃任何東西的時候,他都痴痴地看著,好像在說:“我也要吃,快給我吃一點。”哪怕他剛剛吃奶吃的飽飽的。
這時大人不妨把食物放在他嘴邊讓他舔舔,讓他品嚐各種食物的味道。當然,“淺嘗則止”就可以了。
四、滿足孩子的口腔欲,注意這兩點。了解到了嬰兒有個口腔敏感期,父母就不要再阻止孩子往嘴裡塞東西了,而是要盡力滿足他。
孫瑞雪說:“口腔敏感期嚴重得不到滿足的孩子會搶別人的食物、隨意拿別人的東西、撿掉在地上的食物、注意力固定在食物上而無法學習。而當嬰兒暢通無阻地度過了一個敏感期時,他就走過了一個發展的臺階。這給嬰兒帶來了愉悅和持續性的滿足,也釋放出了嬰兒生命中的能量。這也是嬰兒從出生到了解、認識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過程。”
在滿足孩子這一敏感期時,家長要注意兩點。
1、孩子放進嘴裡的東西必須安全
比孩子嘴巴小的東西切忌不要讓他塞進去,以防孩子把整個東西吞進去,要是能吞進肚子裡也好,就怕卡在喉嚨裡。如硬幣、各種藥片、花生米、果核、釦子、各種小的珠子等等。凡是孩子能把它完整塞進嘴裡的,大人一定要注意,千萬別讓他放進去,放進去了也要及時摳出來。孩子會哭,趕緊換其他東西轉移他的注意力。
那些細、尖、硬的東西,容易傷到孩子的嘴,千萬不要讓他塞進嘴裡。比如調羹、筷子、縫衣服的針、剪刀、鉛筆、牙籤等等。
孩子不會走路的時候,這些東西他輕易夠不著,大人更可放心。一旦孩子會走路了,這些東西就存在很大的風險了。帶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手裡的東西。
2、孩子放進嘴裡的東西必須乾淨
孩子放進嘴裡的東西,除了要注意安全之外,另一個就是要乾淨了。
孩子自己那麼小,不懂分辨乾不乾淨,不管什麼往嘴裡塞,大人必須要注意。我發現,我家小寶挺喜新厭舊,一樣東西放嘴裡吸了一會兒之後,他會把它扔掉,然後換過另一樣東西。被他舔過的東西弄了到處都是口水不說,還沾滿了灰塵或沙子。我就要不厭其煩地洗乾淨之後再拿給他玩了。
而老人家帶孩子就沒有這麼細心了,或者他們嫌麻煩。孩子掉了玩具,他們撿起來直接拿給孩子玩,孩子馬上又放嘴裡。所以我還得經常做他們的思想工作。這也說明,孩子能自己帶的話,真的還是要自己帶,哪怕辛苦一點也值得。
孫瑞雪說:“經驗證明,在各個敏感期,如果兒童受到干擾和阻礙,不能正常使用他們的身體的各種功能,相關的功能就會喪失。不能使用手,手就會多動;不能使用腳,腳就會無用;不使用鼻子,鼻子就會失嗅;不使用耳朵,耳朵就會失聰;不使用眼睛,眼睛就會失明。”
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敏感期,不要去幹擾孩子,而是讓他自由順利地渡過各個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