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醫院照顧我兒子,幾次去衛生間都發展一個共同的現象,異性家長帶孩子帶小孩上衛生間特別的不方便。如果是父母一同在,還好辦,如果是爸爸帶女兒、媽媽帶男孩上廁所,特別的不方便,特別是孩子處在三歲多六歲之間,孩子有了一定的性別意識,其他的大人也感覺很不方便。
這不,昨天就遇到一個爸爸帶一個四歲女孩到男衛生間小便,孩子就是不肯進去,好不容易進去了,讓孩子進隔間,孩子哭著就是不進去,爸爸一直給孩子強調爸爸不能進女衛生間,孩子自己又不能獨立去,媽媽也不在身邊,好說歹說都無濟於事,幸好一個護士過來,這位爸爸非常機智的求助,解決了這個不算難題的大難題,也許有人會說,醫院裡面那麼多上衛生間的女同志呢,尋找幫忙一下,也就可以了,理論是成立的,但是換成誰,也都不怎麼放心,儘管也不會出啥意外。
總之呢,公共場所應該設立親子衛生間,也不要太大,有能容納三四個家長帶小孩去方便就可以。在網上搜查了一下,的確有親子廁所,親子衛生間的概念,而且出現的時間也不短了,北京王府井,上海等地有少量的親子衛生間,偌大中國親子衛生間少的可憐。
個人認為我過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大力推廣親子衛生間已經時機很成熟了,特別是在從醫院,公園,商場,火車站,飛機場,圖書館等公共場所人員密集和流動量較大的地方落實現實意義非常大。政府要制定政策,方能推動和落實。
總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小康社會,親子衛生間絕對是一個繞不開話題,更是中國社會發展特別人性化的標誌之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