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這是發生在我家的真實案例

這是三個月前我們在美國孩子家裡發生的事情:一天早晨孫女丫丫犯了個錯誤——把筷子和奶杯扔到地上,被媽媽批評後,哇哇大哭,爺爺要去抱丫丫,被我攔住了。

事情的起因是:

丫丫那兩天被傳上了感冒。咳嗽、打噴嚏、流鼻涕,鼻子不通氣,有點粘媽媽,鼻涕流下來時就讓媽媽擦,不喜歡其他人幫助,高興時會讓奶奶。吃早飯時爺爺看到丫丫鼻子流出來,就提醒丫丫擦鼻子,丫丫聽到後不高興:no!沒有鼻子,不要爺爺,不要奶奶,擺著手說:"拜拜,拜拜"。

媽媽說:丫丫不可以。

被媽媽批評了,丫丫看看爺爺和我,我想她可能是在想,就是因為你們讓我挨說了,隨手就把手裡的筷子和正喝著牛奶的杯子扔到了地上。看這樣子是扔給我們看的,媽媽生氣的把丫丫從凳子上抱下來,拉到一邊。

媽媽:你不要吃啦,牛奶也不要喝啦。

丫丫哭著:no!要吃,我餓,還要喝奶。丫丫可憐兮兮的叫著媽咪!媽咪!

爺爺看著孩子哭的可憐而委屈的樣子,要過去抱孩子,被我攔住,我小聲對爺爺說:她媽媽教育她的時候,不要參合。爺爺看不過去,自己出去抽菸去了。

媽媽:扔東西對不對?

丫丫:不對。

媽媽:媽媽跟你說,以後如果再隨便扔東西,你就不要吃啦,也不要玩了,扔吃的說明你飽了,不餓了,你扔別的東西說明你不需要啦,那媽媽就要送給別的需要的小朋友。

丫丫:媽_媽!(拖著長腔)對不起(英語),我不扔啦。

媽媽:我才不相信你了,你總是說了不算數

丫丫:算數

……

我看到媽媽一直教育,說了很多,孩子也一直哭著喊媽媽,嘴裡說著媽媽抱抱,媽媽不理她的茬。就對著丫丫說:跟媽媽說,丫丫錯了,以後不扔啦,原諒我吧。

丫丫淚眼汪汪的看著媽媽,把我教她的話重複說了一邊。

媽媽:我就原諒你這一次,下次再這樣真的就沒的吃了,知道了嗎?

丫丫:嗯,知道啦

媽媽:自己撿起來

丫丫一邊哭著,一邊把筷子和奶杯撿起來,放到桌上。

我:好了,丫丫撿起來了,跟奶奶去看書吧。

丫丫:嗯,跟奶奶看書書

事情過後,我跟媳婦說:孩子都有這個過程,她不想讓人幫助,認為別人幫助是打擾她,還有她扔東西的時候,你不要理她,或者跟她說:丫丫怎麼不小心把東西弄掉了呢,來我們一起撿起來好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越不讓做什麼,她偏要做什麼,你可以等她發洩完,心情好了再跟她慢慢講。

媳婦對我說:她什麼都知道,就是故意的,就得趁她犯錯誤的時候教育她,讓她記住,下次再這樣就要受到懲罰。

我沒在再說什麼,畢竟孩子是她們自己帶的時間長,而且帶的還不錯,他們有自己的教育方法,做為爺爺奶奶,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他們幫一下就可以啦。

我始終認為:孩子有錯誤確實不能縱容,該教育的時候就得教育,教育起不到作用的時候,小小懲罰是可以有的,但要看是什麼情況下,犯的什麼錯誤。

說實話,我們在的那些天天,孩子表現的非常好,可能是那兩天孩子不舒服,心情不好。

以上就是我家媳婦在孩子犯錯誤時的管教方法。

那麼孩子犯錯誤究竟該不該懲罰孩子呢?有位著名心理學家給出了他的答案。

能不能懲罰孩子?

曾經看到過一篇文章裡說:一位「心狠手辣」的媽媽,孩子才2歲半,每次孩子出了點小差錯,比如吃飯掉米粒、把玩具打亂等等,就拿針去刺他。米粒掉了刺嘴巴,沒收拾好玩具就刺手,真的是很惡毒!

很快,這孩子再也沒犯這些錯了,因為他不吃飯,也不玩玩具了。一看到這些,立馬渾身疙瘩,什麼慾望都沒了。

我也看到過身邊的家長,孩子不聽話時,不管當著多少人的面,邊打邊罵孩子的現象。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GJ Bertsch認為,嚴厲懲罰對孩子是一種永久性的傷害,不僅起不到給孩子示警的作用,還會扭曲孩子心靈,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

那,輕度懲罰就可以嗎?

心理學家艾爾菲.科恩認為,哪怕是輕度懲罰,也不建議執行。因為只要是懲罰,就會在心裡種下一顆邪惡的種子,未來開不開花都很難說,最保險的方法就是不種。

最好的方式還在於鼓勵孩子,鼓勵孩子去承擔犯的錯誤,讓孩子明白錯誤是需要自己付出代價的。慢慢的,就很少會去犯了。

為什麼多鼓勵孩子會比懲罰它更有作用?

在孩子犯錯覺得會被爸媽處罰時,心裡是有愧疚感的,如果這時能用鼓勵的方式讓孩子承擔責任,那孩子糾正錯誤會更有積極性,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我彌補的心理傾向。

當然,倘若孩子犯錯後絲毫沒有愧疚感,那單純的鼓勵效果並不大,更多的應該是疏導他們,讓他們明白自己真的錯了才行。

我是樂觀,情感育兒領域作者,關注家庭、育兒和教育。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親子游血淚史:痛並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