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導讀:關於自律,實在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多數父母為孩子的自律性差而操心。尤其是寫作業磨蹭、拖拉問題,更是讓父母頭疼。這篇討論孩子自律的發展,我用"發展"這個詞,而沒有用"培養",是有原因的,前者是靠內驅力,而後者是要靠外驅力。

第一,孩子的發育還未完全。根據研究表明:人類的額葉區掌控人的自制力、注意等高階思維活動,而額葉區大約需要在25歲左右才能發育完善。所以,從生理發育角度來看,孩子的自律性差,是有生理基礎的。

第二,孩子的自信度。"自信使我更自律"這句話正確的表述應該是這樣的:自信—自律—更自信,它們的關係應該是以自信為基礎的無限迴圈。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對於語文的學習總也做不好,沒有自信度,那麼他又怎麼會自律呢?沒有人願意主動去做一件一直做不好的事情,這是一種失敗的、令人沮喪的體驗,體驗到挫敗感。

重點提醒:以上例來分析,孩子總也做不好、沒有自信度,可能是外因,也可能是內因。內因,千變萬化,暫時不說,外因多是家長在陪作業中的無意識犯錯。

1、你寫字難看死了,擦掉重新寫

2、你能不能快點?

3、看看你考的成績

諸如此類的,否定式的話語會打擊到孩子自信,會感受到我總也做不好,會有體驗到挫敗感。這種體驗是痛苦的,令人不舒服的,孩子為了避免再次體驗到痛苦,選擇逃避:我不做了,不做不錯。

第三,在自律前,必須他律。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孩子學會自律之前,必須要經過他律的階段。他律,就是指藉由他人的監督、督促達到要求自己的目的。

重點提醒:他律,很多父母可以做,但需要注意的點有以下幾個:

1、同一類事件,態度要一致,不能由自己的心情而定。

2、他律體現在生活方方面面,不單單指學習。這主要是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一定責任,明白不做,或做不好之後的代價。

舉個例子:孩子晚睡,明天也不許晚起,目的就是為了讓他明白睡眠的重要性,以及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發脾氣不吃飯、不穿鞋、不穿衣……也都是一樣,你不做就不做,但後果你承擔,只是看父母是否捨得下這個狠心。孩子不承擔責任,不會理解到做某件事對於自己的重要性。

3、優秀的父母,會逐漸將他律,內化為孩子自己的自律。一方面,是經過不斷的他律,形成了固定的行為模式,即習慣;另一方面,是父母讓孩子體驗、承擔責任,以及承擔後的溝通。這兩方面,能夠逐漸將他律內化為孩子自己的知識結構,最終形成自律。這也是我用"發展"而不是"培養"來表述自律的原因。

第四,自律還和自尊水平有關。我們通俗點說:孩子對於自己的自我概念,自我評價,和自律有關。積極的自我評價,(如:我是一個有能力的、聰明的、勤奮的、努力的小孩)有利於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孩子自信,自尊水平也會提高,反之亦然。

低自尊水平的人,常常會因為一點小事,陷入負性情緒中,而負性情緒會大量佔用我們的認知資源。此時陷入自我中心狀態,即:只關注當下我的需求是否被滿足。

舉個例子:一個成年人,因為工作上的失誤,被老闆責罰,而陷入到羞愧、自責的情緒中。此時,他根本沒有能力思考,該怎樣改進。完全是掉入了情緒的黑洞,無法自拔。你也可以想想,自己是否有過陷入情緒而無法理性思考的時候?(關於情緒的認知、調整等詳細內容,可以關注我釋出的專欄)

重點提醒:提高孩子自尊水平,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尊重孩子的選擇,並讓其承擔責任。這是賦予孩子話語權,也就是主動性的培養。

3、幫助孩子多獲取各方面的成功經驗,而不是在失敗後嘲諷、打擊。

最後,多說一點:孩子的自律性應該在1.5-3歲時發展出來,而多數父母會錯過這個時期。此時,孩子的自主進食、自主排便、對於無理要求的拒絕等,都是孩子發展自律性的基礎。

結語:孩子的自律性發展,與多因素有關,父母也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侷限性,即:25歲左右額葉區才會發育完成。多方面入手,發展出孩子的自律性。

分享出去,做一個價值的傳遞者!

17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我想對所有新手媽媽們說一聲: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