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家長都知道,童年時期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夠有父母在身邊,陪伴他們一起長大。這樣的幸福,即便若干年後想起來,也會覺得溫暖無比。可是陪伴分為很多種,很多父母就正在陷入陪伴誤區,他們以為只要呆在孩子身邊,這就是陪伴。說實話,孩子需要的並不是陪伴時間的長短,而是在於陪伴的意義。如何才能讓陪伴變得有意義呢?自然得要提高陪伴的質量。
一、給孩子關注
有些家長是典型的“身在曹營心在漢”,雖然他們跟孩子呆在一起,但是心思卻已經跑到別的地方。這些家長喜歡在陪孩子時玩手機,或者自顧自的做其他事,完全沒有把孩子的感受放在心上。這樣的陪伴,對孩子而言有什麼用呢?所謂的陪伴,就應該是相互聊天或者共同做一些事情。
二、不束縛孩子
那些總是以愛的名義,強烈要求孩子改變的家長,你們這是把孩子往更遠的方向推。雖然家長的責任是教育孩子,引導他們不犯錯,但是也不能給孩子強加要求。可以給孩子制定規則,但是不能涉及太多的條框,不然孩子也會覺得特別壓抑。最好的愛,就是給予孩子信任,讓他們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
三、情緒穩定
好多父母喜歡發脾氣,尤其是在陪伴孩子時,一丁點的壞行為,他們就難以控制自己的暴脾氣。在家長看來,孩子就應該沒有缺點,十全十美才是優秀。相信沒有孩子願意總是被父母批評,或者生活在父母的焦慮下吧。既然選擇了陪伴孩子,那麼就先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把那些不好的壞情緒統統收起來。
想讓陪伴變得有意義,最好的方式就是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見證他們的每一次小成功,並且不斷的鼓勵他們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