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大家好,今天是育兒內容的第20期,我是善於剖析孩子問題,還能給問題父母答疑解惑的淅淅爸。

書接上回,淅姐在我們過去的生活中,種下了父母不愛她愛弟弟的種子,並且這顆種子在外界看來,是我們重男輕女所致,給我們的家庭帶來了暴風雨。這一期會和大家分享我們是怎麼解決這一個問題的。

兩姐弟的狀態現在是這樣的,姐姐會把自己所學的知識教給弟弟,做到真正的以身作則。她們兩已經不再是競爭關係,而是合作關係。即便是看電視上發生爭執,也能自己很好的解決。

第二張圖片是這個週末早上偷拍的,弟弟在“偷雞”玩平板,而淅姐自發地在背書,按照以前她是要來吵吵爸爸媽媽,控訴弟弟在玩手機的。現在她已經不再刻意表現自己的乖巧懂事,充分體驗到努力所帶來的自我充實感,而不是擊敗弟弟的榮耀感。

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在分享方法之前,我必須和家長老鐵們先小人,既然是正兒八經的分享育兒經驗,那麼就必須對大家負責。

解決方法並不難,一二三四一羅列,大家肯定能懂,難的是要經歷時間的考驗,我們用了半年的時間。

也就是說,如果你寄希望於1234,2234就把孩子的問題給解決了,除非是嬰兒,否則無異於痴人說夢。一個規律是,孩子的年齡越大,修復的時間就越長。

話歸正題,我們最先做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

我們反覆反問自己,自己是不是真的有重男輕女的想法;平日裡,夫妻間也互相觀察,以對方為鏡,找出自雙方是否對兩個孩子有偏頗;而答案是否定的。

既然我們沒有這樣的思維,乃至重而輕大的做法,那我們就不需要再揹負愧疚,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

接下來的所有處理方式,都必須以此為基礎,如果你覺得對不起孩子,那請重複上面的動作,修復自身心態的問題再進行下一步。

盛怒時使用5A自我對話適時疏導情緒。

並不是你說心態調整了就可以不發脾氣,當孩子再次出現“為什麼他可以我不可以”的時候,煩躁的情緒會再次出現,如果你不疏導,就會重新陷入惡性迴圈。此時我會用到5A法則。

5A的自我對話程式是薩提亞模式所提倡的,而薩提亞模式又稱薩提亞溝通模式,由美國首位家庭治療專家維琴尼亞·薩提亞女士所建立的理論體系。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有不良情緒時,應停頓下來,給自己兩分鐘的時間,找一個小小的空間,和自己進行對話,這個對話的順序是:

覺知(aware)情緒;承認(acknowledge)情緒;允許(allow)情緒、接受(accept)情緒;轉化(action)情緒;欣賞(appreciate)自己。

當我感覺自己因為孩子問題開始難過了,我不想讓難過困惱自己,因為未經覺察的難過,可能讓人心靈恍惚,讓人胸口阻滯,讓人無法專注聚焦。

我可以在心裡面告訴自己:

我感覺自己有一點兒難過。(停頓十秒鐘)

我承認自己是難過的。(停頓十秒鐘)

我允許、並且接納自己感到難過。(停頓十秒鐘,甚至更長一點兒時間)

做五次深呼吸,感覺空氣從鼻腔進,從鼻腔出去。告訴自己,即使感到難過,也欣賞自己。

看起來很傻,但確實很有效,並且我們也在教會孩子這些內容。而必須提醒大家,掌握這個模式的最重要的點,是“停頓”。

用“斷後路法”成為孩子情緒的“照妖鏡”。

斷後路法是國內心理學專家曾奇峰所提出的,顧名思義,就是抄人家後路,讓對方無路可走。常常會用於商業談判中。

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我們需要讓她的情緒表露出來,和她一起面對,直接說出她的感受,斷了她情緒的“後路”。

當“為什麼他可以我不可以”的情況出現時,在調整了自己的情緒時候,我們會蹲下來和淅姐溝通,

“你是指,你覺得爸爸媽媽不愛你或者更愛弟弟對嗎?所以你是在生爸爸媽媽的氣,而不是生弟弟的氣,對嗎?”

第一次與淅姐這樣溝通的時候,她眼淚瞬間就掉了下來了,雖然還是氣鼓鼓的樣子,但明顯已經被擊中軟肋了。

道歉並用規則展示公平。

我們擁抱著淅姐,誠懇地和她道歉,道歉的內容並不是針對我們的行為,而是對忽略了她的感受而道歉,希望得到她的原諒,並允諾接下來的日子裡會改。

我們詢問她的想法,遇到類似的情況她希望我們怎麼樣做。顯然她心理非常清楚自己的那份比拼是有不妥之處的,即便比拼贏了,我們妥協了,她也並不開心,因為她需要的僅僅是我們看到她的情緒、理解她、包容她,而不是那個玩具或者那個電視節目。

很明顯,她沒有理想的解決辦法,她也實在沒有那份讓我們只愛她不要愛弟弟的想法,所以,我們叫上弟弟一起制定家庭規則,其核心就是輪流機制(所以他們兩藉機學會了看時間= =1,會倒計時。)

舉一個簡單的規則,那就是電視節目只有在他們兩都同意觀看的情況下才播放,否則就限定時間輪流觀看,如果還不能達成一致,那就暫時關閉電視。

作為父母我們有一定特權,那就是隻要是我們認為不安全的事情,必須聽我們的。

引導和理解。

以上幾個步驟,大體上能讓孩子不再相殺,但別忘了他們心中是有過去積攢的認知和情緒的,例如她不理解為什麼她回到家就要做作業,而弟弟學幾個字就完事。讓她理解成長的意義是消亡這一切的核心。

我拉上兩個孩子一起,給他們講每一張照片背後的發生過的故事,給淅姐看,她不需要羨慕弟弟,因為她也享受過同樣的待遇,並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她是雙方家裡第一個孩子,寶貝得很!)。

另外,我們讓她理解成長的意義,例如學知識的時間是比弟弟長很多的,但她也獲得了N倍於弟弟的快樂:

學會了計算,她可以很快就知道她可以買什麼東西,再也不怕我這專坑孩子的爹會貪了她的錢;

學會了文字,她可以給我們講故事書,可以有更多的詞彙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最後,我笑嘻嘻地問她,要不要變回小老鼠(她剛出生不久的表弟)那樣的baby,整天被爸爸媽媽抱著哄著,這時她很認真的拒絕了:

“我才不要!Baby是不能吃糖果的!你又想騙我!”---她終於理解了成長的得與失。

13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媽們,寶寶老便秘有什麼辦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