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Pumpkin媽,國家心理諮詢師、沙盤諮詢師,只寫真實、有趣、有乾貨的育兒文章。
在心理諮詢中,有一個技巧叫做積極關注。它是指在心理諮詢過程中,諮詢師對求助者言語和行為的積極、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關注。
為什麼積極關注在心理諮詢中那麼重要?因為它可以迅速拉近諮詢師和求助者之間的距離,讓求助者感覺到被支援、被肯定,增強求助者對自身的自信,也增強他對諮詢師的信任,建立有效的心理諮詢關係。
其實,積極關注的技巧在生活中,尤其是在教育中非常有用。教育學者大黃蜂說,對待孩子就是要用顯微鏡尋找孩子的優點,用望遠鏡看待孩子的缺點。教育學家屈開老師說,孩子逆反就因為兩個字:否定。你要是總是罵孩子不爭氣不聽話,放心,孩子一定會朝著你所說的方向發展下去。她還提到,“蜜蜂式”的人,會專找人優點,而只有“蒼蠅式”的人,才會專挑人毛病。
其實這些道理大家都懂,誰也不想做討厭的蒼蠅,都想做生產甜蜜的蜜蜂,但是怎樣才能有效地應用積極關注這個技巧呢?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好習慣養成表。它大概長成這樣——
某寶上可以買現成的,當然,作為一個勤(kou)儉(men)持(xiao)家(qi)的麻麻,這種錢自然能省則省啦,於是我自己動手做了一個,效果圖如下,好吧,我承認有些醜,但不影響使用。
在表裡,第一排寫了一些我們期望Pumpkin養成的好習慣,包括懂禮貌、獨立、勇敢、責任、關心別人、吃飯好、運動、學習。在豎排裡寫了週一至週日,每天就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貼貼紙啦。
你可能會說,平時多表揚一下孩子就行啦,何必要做一個表這麼麻煩呀。那我就來說說這個表的好處吧。
一、幫助你每天堅持不懈地挖掘孩子的優點。
孩子好的行為真的是需要挖掘的,因為你一天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也就那麼幾個小時,大部分的時間你是不知道孩子都做了些什麼的。
比如,我會問Pumpkin,今天有沒有做有禮貌的事情呀?
Pumpkin就會滔滔不絕地講起來: “(出去玩後)進教室的時候我沒有找到位子,我看到有一個空位,我就過去問了旁邊的小朋友,請問這裡有人嗎?”
“哇,你看到空位沒有直接坐下,而是問了旁邊的小朋友有沒有人,這很有禮貌哦,做得不錯。”
“有沒有做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事情呀?”我又問到。
“今天有個小朋友打不開睡午覺的房間的門,我就過去幫他,我也打不開,我就敲敲門,然後裡面的人把門弄鬆了,我就打開了。”
“哇,你主動去幫助小朋友開啟睡午覺的門了,好厲害哦,真的是一個大哥哥啦!”
……
而且,就算是一起經歷的事情,如果不刻意提出來,也有可能被忽略。
晚上貼貼紙的時候,我就會努力想想Pumpkin今天做了哪些值得讚揚的事情,然後特意再讚揚一遍。
“Pumpkin今天去醫院抽血時沒哭,很勇敢哦,所以今天要多獎勵一張勇氣貼紙。”
“Pumpkin今天晨檢後沒有急著上樓去教室,而是等著兩歲多的小果果晨檢完後牽他手帶他一起上樓去,真的是個貼心的大哥哥哦,給你多獎勵一張責任貼紙吧。”(Pumpkin的幼兒園是混齡的)
就這樣,通過好習慣養成表,我每天都會睜大眼睛尋找孩子的正面行為,而這些行為如果不刻意尋找,常常會被我們忽略掉,甚至很多事情我們根本就不會知道。每當我們發現了一條,我們就從心底由衷地稱讚孩子,長期下來,孩子的自信心會慢慢增強,這些好的行為也會慢慢變多,最終成為孩子的習慣。現在,我終於體會到“用放大鏡尋找孩子的優點”這一句話的含義了,哪怕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比如小朋友穿衣服時卡住了,幫小朋友把衣服拉下來等等這種小事),只要是正向的,就值得我們去鼓勵、去讚揚。
二、應用“即時反饋”讓孩子堅持好習慣。
你知道為什麼人們那麼喜歡玩遊戲嗎?遊戲好玩有一個原因就是遊戲都會設定一個“即時反饋”,比如每打過一個關卡就會給你一個小星星或類似的積分作為獎勵,這種即時反饋就會讓你有勁頭一路打怪升級,將即時反饋應用到教育中,這道理也是一樣的。甚至還可以引進一些競爭、比賽,這也是遊戲好玩的一個因素。
比如對於好好說話,我覺得這是全家人都應該要練習的,就專門做了一個好好說話的表,看看一週內誰能得到最多的貼紙,輸了的人就要幫獲勝的人做一件家務,這對Pumpkin來說太有吸引力了,他曾創下連續4周每天都好好說話的記錄。
三、傳遞價值觀,內化為習慣。
通過這種方式,久而久之,孩子會慢慢理解每項品德的含義,什麼是勇敢、什麼是禮貌,怎樣做能體現對別人的關心,哪些行為是有責任心的表現,這些都是孩子通過父母的評價、認可慢慢理解到的,而這實際上就是父母向孩子傳遞的價值觀。最後你寫在紙上的這些好的品格,會慢慢內化為孩子的習慣,會被孩子所接受,你會發現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最終將匯聚成品格的養成。尤其對於0-7歲的孩子,他的世界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建立,他還分不清什麼是對和錯、什麼是好與壞,這個時候,正需要大人將正確的觀念傳輸給他,而且這個階段也是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父母一定要重視起來,否則等過了這個時期,好習慣的養成就更難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應用,我可以看到Pumpkin的改變,從一個有點自我中心的孩子,逐步轉變為更懂得關心他人,更積極主動的孩子。當然,好習慣養成表只是一個輔助工具,家長與老師平時的引導、言傳身教也很重要。
應用這個好習慣養成表,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我們該培養孩子哪些習慣、該如何設定獎懲等。接下來的幾篇文章中,我還會繼續跟大家分享,怎樣用好這個好習慣養成表,感興趣的朋友們不要錯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