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如何提高孩子免疫力?這個話題倍受家長們關注,特別是在這個病毒活躍的季節。隨著上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等疾病的“襲來”,各大醫院兒科門診量記錄屢屢被重新整理。家長也在為孩子生病而感到煩惱,同時,許多父母因為煩惱、帶孩子看病的疲累,導致情緒上湧產生口角,影響家庭和睦。

我的朋友小新,前兩年因為孩子的體質變化可謂是讓她手忙腳亂。其實,她從出月後就一直堅持自己帶小孩,寧願在孩子上學前,犧牲自己工作的機會,冒著和社會脫軌的風險,也要盡力做一個全職媽媽。

想在關鍵時期給孩子身體和身心健康都打下一個好的基礎。雖說是用心養育,但我知道她不是一個矯情做作的人,不會刻意吃穿特別精緻,會適當放養,給孩子一個普通的成長環境。她和我說:過於精緻精細反而容易讓孩子變得嬌弱。

我一直很佩服她,不僅操持家裡僅僅有條,空餘時間不停地在學習用科學的方式在帶孩子。可是,從前年開始,小新說女兒開始頻繁的患上感冒,過敏性咳嗽,過敏性蕁麻疹,睡覺打呼後又檢查出腺樣體肥大。

那段時間的她家裡醫院兩頭跑,因為小新的老公上下班時間和普通上班族不一樣,經常半夜下班後還要趕去醫院帶著孩子排隊看急診,或者是回家倒頭沒睡多久,孩子過敏不舒服又需要去醫院。

彷彿一刻也消停不了的感覺,擔心、煩惱、疲倦完全淹沒了小新老公的全身細胞。他開始埋怨小新沒有照顧周全,為什麼好好的會發生這樣的問題,導致兩人口角不斷,互相埋怨。

從小新這裡瞭解情況後,作為中間人趁大家心平氣和時調停了這件事,讓他們先好好解決孩子目前的疾病,看看是如何治療,能否痊癒。

之後,夫妻倆帶著女兒去醫院做了詳細檢查瞭解了女兒的情況,發現很多問題是免疫力下降導致的連鎖反應。提高抵抗力後,自然而然就會治癒,但是過敏性哮喘醫生表示只能透過發育帶走,之後再喝中藥湯劑調理。

瞭解了根本原因後,他們心裡緊張的情緒都得到了緩解,小新的老公也對她正式道歉,因自己過激的言論而傷害到了妻子的心,更傷了妻子甘願犧牲自己的事業照顧女兒的心。

緊接著,小新和老公從各方面渠道瞭解中醫、中醫館和小兒調理方面的中醫師,想透過中醫提供的生活習慣,天然的食補等方法來提高女兒的免疫力。前陣子聽小新說,女兒的體質明顯提高,感冒率大大降低,也不太會發蕁麻疹了,真的是太好了!

其實,提高孩子抵抗力有N種方法,其中老祖宗傳下的中醫調理更是其中一種行之有效的良方。

人之所以發病,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正氣的強弱,“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如果正氣充盈,雖有外邪,也難致病,而如果正氣不足,則容易被外邪入侵而發病,即所謂的“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正氣雖秉受於先天,但也受後天脾胃的滋養,才能發揮外御病邪,內防傳變的防禦作用。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機體功能尚未完善,較易生病,我們可從從小就在以下五方面著手。

方法一:矯正偏食

偏食挑食是一種不良的習慣,長期偏食可因營養攝入不全面而使孩子的免疫力受到威脅,繼而引起許多“小毛病”,表現為易生病,而生病後又會使寶寶食慾降低、腸道吸收功能下降,影響營養物質的攝入,從而降低寶寶對疾病的抵抗力,形成惡性迴圈。

俗語講:“魚生火,肉生痰,蘿蔔青菜保平安”,因此,爸爸媽媽要糾正孩子偏食挑食的不良習慣,培養孩子從小就養成合理營養,均衡膳食的良好習慣,日常飲食中注意穀類、肉類、水果、蔬菜的均衡搭配食用。

方法二:及時清除食積

小兒積滯病,又稱“食積”、“食滯”等,是兒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也是多數小兒生病的基礎病因。

它的形成除了跟小兒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外,不正確的餵養方式及生活習慣也是重要因素。積久化熱、久積致虛,久而久之也會使孩子免疫力降低,從而反覆出現感冒、咳嗽,甚至肺炎。

“四時若要小兒安,須忍三分飢與寒”,所以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面,孩子吃飯時要防止吃得過多,小兒不知飢飽,不知自節,尤其是見了喜歡的飯菜,常常不知制止。結果就是吃撐了,形成了食積,另一方面,有些家長常常擔心孩子體重增加過慢或者長不高,誘導、哄騙、逼迫孩子多吃飯,同樣也會導致食積。

有食積的孩子常表現為厭食,飯入口後久含不吞,吃一頓飯要很長時間;消化功能不好,容易腹脹、大便硬結或腹瀉;煩躁易哭、難以入睡或睡不安寧,動則大汗淋漓或入睡汗多;生長髮育遲緩,面黃瘦弱,口氣較重,舌苔較厚,小便短黃或清長,大便酸臭或溏薄。

當家長髮現孩子有上述症狀時,需帶孩子去醫院調理治療,及時清除食積,可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把疾病消除在萌芽狀態。

方法三:及時清除內熱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小兒的七大症狀:口臭、咽痛、眼屎、口唇乾紅、舌質紅、舌苔厚、大便幹,出現這些症狀標誌孩子的內火形成,此時的病毒、細菌等往往可趁虛而入。

因此,及時服用一些清熱解毒、通便之藥,可消除內熱,給體內的熱邪排出提供出路,能有效地預防感冒,從而提高了免疫力。

對於平素有內熱的孩子,在飲食上宜清淡且易於消化的食物,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肥甘厚味之品。

如果腸胃中積累大量不能及時消化的食物,則易產生積滯不化的病理停滯,進而會變化成痰,積久而化熱,痰熱在體記憶體在便成為致病的因素。

此外,注意多喝水,在流感來臨之際,可用桑葉、菊花、淡竹葉等煲水代茶飲用,疏風消熱解毒,以達到良好的預防效果。

方法四:正確處理孩子的感冒

有些孩子在感冒後,家長為了安慰孩子,就在飲食上儘可能地滿足孩子的要求,結果,因為沒有管住孩子的嘴而使得病情又“捲土重來”。

如感冒患兒因貪吃、多吃了超甜的提子而誘發了氣喘發作,多吃龍眼、荔枝或榴蓮等導致發熱難退或咳喘發作,剛剛出院的肺炎患兒的媽媽為了讓孩子病後初愈多補補而煮了胎盤食療想以此提高免疫力,結果致使孩子病情反覆等。反覆生病,難免會損害到孩子的免疫力。

所以,孩子生病時,家長尤需注意管住孩子的嘴,生病期間儘量清淡飲食為主,有發熱、咳嗽的患兒要注意忌食葷腥油膩的食物,有胃腸道疾病的患兒要忌食葷腥、生冷、粘硬的食物。

疾病癒後多數孩子還是脾胃虛弱,因此疾病初愈時也應忌食肥甘厚味之品。另外,一感冒馬上就用抗生素,這種濫用抗生素的做法同樣也會損害到孩子的免疫力。

爸爸媽媽應遵醫囑用藥,儘可能給孩子培養自己免疫力的機會,讓孩子在偶爾的一次感冒中慢慢地提高自身對感冒病邪的抵抗力。

方法五:輔以保健藥膳調體質

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食用一些中醫保健藥膳,同樣也是可以幫助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中醫改善體質的方法靈活而多變,始終不離“急者治其標,緩者治其本”。

遇到罹病初期的孩子,除了根據其病因給予不同藥方治療之外,常選用甜甜的口感不錯的桂枝湯,不僅小孩子喜歡吃,而且還可達到抗邪外出及調理體質的作用。平常則給予稍具甜味的小建中湯,此外玉屏風散、八珍糕、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等,亦為不錯的日常調理方。

另外,還有杞實粥,可有滋腎養精、養肝護目、養胃氣之效;白朮豬肚粥具有健脾消食、理氣導滯之功效,三鮮(鮮山楂、鮮蘿蔔、鮮青橘皮)消滯飲具有健脾行氣、開胃、助消化、散積消滯的作用等,這些食療主要是透過健脾為主、驅邪為輔,以期達到調理後天之本來補先天稟賦的不足。

注:孩子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前往正規醫院檢查病症,對症下藥。

10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試管嬰兒移植時,到底放幾個胚胎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