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的社會中,大家普遍都認為活潑外向的人更“吃得開”,所以內向在不知不覺之間變成了貶義詞,被賦予了很多別的意義,比如害羞、膽小、軟弱、社交恐懼症等等。
前段時間,有一則新聞,一位父親覺得自己的兒子太內向了,居然把9歲的孩子一個人丟了人流密集的火車站,只是為了給孩子“練練膽”。
內向到底怎麼得罪人了呢?為啥現在的人們都對內向有這麼大的敵意呢?有很多的家長,看到自家寶寶不愛跟人打招呼,就覺得寶寶膽怯;
看到寶寶不太喜歡和別的小朋友玩,就覺得寶寶孤僻;甚至還有很多家長覺得寶寶這麼內向,即使是受到欺負也會忍氣吞聲。
但實際上,寶寶內向從來都不是一種性格缺陷。
內向是氣質,不是性格不管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其實這都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而非性格。內向和外向的氣質區別,跟膽小和勇敢的性格區別是完全不一樣的,更多意義上來說,內向和外向其實只是不同的獲得能量的方式而已。
有的寶寶跟人群接觸,會讓他感覺快樂和充滿能量;而有些寶寶獨處的時候會感覺更加快樂和踏實。
沉默≠軟弱很多的寶媽很擔心,寶寶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會很容易被他人欺負。但是寶媽們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寶寶不愛說話並不等於他們軟弱、膽小。
事實上,內向的寶寶之所以看起來很好欺負,是因為他們的思維方式與外向的寶寶是不同的。他們更擅長於深度思考,因此看起來似乎反應很慢。
![](http://timg.juduo.cc/2020/12/62b6d47018604ca49ca9929652a765e5.jpg)
寶媽們千萬覺得寶寶內向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總想要換著辦法讓寶寶外向起來。本身來說,寶寶內向的氣質是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的。
所以作為媽媽,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納寶寶的內向。如果硬是要改變寶寶的氣質,他們很有可能在高壓之下出現嚴重的性格偏差,尤其是不自信、社交障礙等等。
![](http://timg.juduo.cc/2020/12/715f14dccf5844de9ce4ce6749cdf39c.jpg)
其實內向的寶寶是有非常強大的能量的,因為他們與問題相處的時間更久、思考的時間也更久,所以他們做事會更加專注。
美國的英才中心,曾經對社會精英人士做過一項調查,調查顯示在精英人才群體中,內向的人數居然是外向人數的3倍之多。而且世界上很多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也是內向型的人格。
你看,其實內向的寶寶一點都不比外向的寶寶差,所以寶媽們不要再讓“你以為”去毀掉寶寶自身的發展,也不要再隨意給寶寶貼標籤啦!
而且,也不要擔心內向的寶寶交不到朋友,人家只是慢熱而已,熟悉之後其實也可能是“小話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