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父母們總是希望孩子能養成一些好習慣,比如,早睡早起,有禮貌,學習自覺等,同時希望孩子改掉一些壞習慣,比如,丟三落四,沉迷電視和遊戲等。

但在不知不覺間,孩子已養成了太多壞習慣,臭毛病太多了,咋辦?

今天給大家分享2個策略,讓你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首先,要明確一點,壞習慣是無法根除的,因為人類執行某個習慣是在潛意識層面發生的。這個習慣就跟埋藏在大腦深處的一個定時炸彈一樣,只要條件滿足,它就有可能被啟用。所以,要想拆除這個炸彈,我們要做的不是刪除,而是要替換,用一個好習慣去替換這個壞習慣。

如何培養一個好習慣?

《習慣的力量》一書中,作者查爾斯-都希格提出,養成習慣,一定要建立一個習慣迴路。什麼是習慣迴路?簡單來說就是,讓習慣的三要素形成一個閉環,也就是,讓線索-行為-獎賞三者閉合成環。

拿孩子玩遊戲為例,線索就是,一切能讓孩子產生玩遊戲想法的人、事、物、環境和情緒,如果孩子覺得無聊時會玩遊戲,那麼,無聊的感覺就是線索。

行為就是玩遊戲這個動作。

而獎賞就是,孩子透過玩遊戲抵禦孤獨感,同時獲得成就感和愉悅感。

再比如我們跑步,線索可以是一個時間,比如,早晨6點,我們可以在這個時間點晨跑,也可以是一個地點,比如,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或是在公園的湖邊。行為就是跑步本身,而獎賞就是,跑步後,出一身汗,我們的壓力得到了釋放,能量充沛,全身充滿了活力,這讓我們十分愉悅。

當線索、行為和獎賞這三個要素齊全,而且能閉合成環,只要重複再重複,就能形成新的習慣。重複多少次呢,相關理論也有很多,最常見的是21天理論和66天理論,因人因事而異。

好習慣為何比壞習慣難養成?

但很多父母很快發現,好習慣建立起來非常困難,比如,之前說到的早睡早起,學習自覺之類的習慣,就算父母拿著棍子,站在孩子身後,時時盯著,重複100次也未必有好的效果。

這是很正常的。

無論是壞習慣還是好習慣,都是三要素閉合成環的結果,只不過,好習慣的三要素並不容易湊齊,所以,讓孩子建立一個好習慣,難度是比較大的。

很多好習慣,往往都是反人性的,比如,整理房間的習慣,主動複習和預習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這些習慣在建立之初,需要靠意志力去介入,而孩子的意志力是比較薄弱的,所以,最後常常以失敗告終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呢?

這裡為大家提供2個策略。

1、為孩子精心設計一個好習慣的迴路。

把你想讓孩子養成的行為嵌入到習慣迴路中。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養成一個閱讀的好習慣

先確定線索:可以是時間線索,我們可以跟孩子約定每天睡前用30分鐘來閱讀。

那麼這個習慣迴路就完備了。

接下來,你只需要反覆這個迴路,重複再重複,效果好的話,或許不用21天,一個閱讀的好習慣就會慢慢養成。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觀察孩子的反應,看他是否喜歡你的獎賞,如果不是太喜歡,那你還得想一些更吸引他的方式。

兒子特別喜歡這樣的方式,每天睡覺前都會自己把要講的故事書找出來,興高采烈地給我講,講完後,他就躺進被窩,聽我給他講一個故事,然後美美地進入夢鄉。

現在兒子小學二年級,每天放學回家,他會主動去看一些課外書,比如《玩轉科學》、《哈佛900個思維遊戲》,《三國演義》都是他特別愛看的書。不知不覺地,兒子的閱讀習慣已經初步養成。

2、將一個壞習慣迴路中的行為要素用一個比較好的行為替代。

還是回到最讓家長頭痛的壞習慣之一“玩遊戲”上。

現在的孩子真是太喜歡玩遊戲了。

每次去逛超市,在兒童電子產品區總能看到很多小孩坐在桌邊玩平板小遊戲,一坐下就起不來,能一直玩上個把鐘頭,家長拖都拖不走。

還有的孩子在家裡,只要有機會,就會拿著平板和父母的手機擺弄。

我們先拆解一下孩子的這個習慣,你會發現,孩子一個人無聊時就會吵著玩遊戲,那麼,在這個習慣迴路中,線索是他的情緒,當孩子無聊時,或是寂寞時,他會想玩遊戲,而他希望透過玩遊戲,消除孤單感,獲得成就感,你會發現,“線索”和“獎賞”是不需要去刻意改變的,錯誤的只是中間的行為。所以,你只需要替換掉中間的行為就好。

父母可以帶孩子做一些戶外活動,或是給孩子創造機會讓他多跟其他孩子一起玩,只要你能找到可以讓你的孩子不孤單,同時能獲得成就感的行為,那麼,替換並不會太難。

蟲兒媽媽說:

為人父母,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除了需要不辭勞苦,還需要一些創新和創意,在讓孩子養成好習慣上,我們需要把注意力從“行為”要素轉移到“線索”和“獎賞”上,不要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告訴孩子:你要養成這個習慣,你要養成那個習慣,而是要從“線索”和“獎賞”下手,為孩子精心設計一條習慣迴路,讓孩子不知不覺地步入正軌

9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鼠寶名:10個敏而好學的晁姓男寶寶名,美的像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