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顧名思義也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對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可以很複雜也可以很簡單。
就像畢淑敏所說:”好的關係像是一罐新鮮的牛奶,芳香醇厚極富營養,可以滋養生命從幼小走向健壯;倘若是一團不良的關係,雜草叢生蚊蠅肆虐都算是好的,最怕毒蛇出沒,埃博拉病毒肆虐,會傷及生命。”
由此可見,不論是哪種關係,同事、朋友、還是親子,關係的好壞都是至關重要的。
北京市曾做過一項調查:3000多名中學生對自己父母的態度。
其結果令很多父母都感到心驚,結果顯示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歡自己的父母,而對自己父母表示極度反感和痛恨的孩子竟然達到了56.28%。
這樣的結果令很多人都感到大吃一驚,身為父母,大部分家長應該都還是很愛自己的孩子,那麼到底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孩子表示對自己的父母這麼反感呢?
以愛之名“綁架”了孩子“我這都是為你好”、“我是你爸/媽,你要聽我的”、“你還不是我生的”、“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
這些話是不是很常聽到,很多父母總會對孩子說類似的這些話,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讓孩子做某些根本不想做的事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做很多自認為對孩子好的事情。
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希望,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到孩子身上,期待著某一天孩子可以改變全家的命運。
這就是以愛之名綁架孩子,孩子是你的孩子但又不是你的孩子,孩子是屬於他自己的,是他自己的希望。
就像父母代替不了子女,子女同樣也代替不了父母,父母能做的就是無私的去愛孩子,去成全孩子。而不是打著為孩子好的名頭,各種的去幹涉孩子,這樣的親子關係必然是不健康的,然而很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就導致了越多越多的孩子對自己的父母產生反感。
著名作家李子勳說過,“親子關係遠遠大於親子教育”,所以處理好親子之間的關係,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傷害親子關係的3種行為,你中招了嗎?
強勢控制,包辦一切最常見的就是為孩子制定好一切,讓孩子按照自己為孩子規劃的路線去發展、去成長。當孩子的表現很符合父母的期待的時候,那麼他們就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當時一旦孩子做了什麼父母不喜歡不允許的事情,那就是“壞孩子”,就會被父母一頓“批評教育”。
不再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在這樣長期被控制的環境下長大,孩子要麼就是變得沒有主見,事事都依賴父母,聽從父母;要麼就是拼命的想要“逃離”父母,越和父母反抗,父母越要控制,最終雙方只會兩敗俱傷。
總是強調自己的付出和犧牲“要不是為了你”、“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啊”,很多家長總是把這些話掛在嘴邊,總是強調自己的付出和犧牲。
父母打著愛的旗號,對孩子進行“威脅”,其實就是變相的對孩子進行“情感勒索”。
做父母的對孩子的愛是本能的,總是對孩子強調自己為他付出了什麼、犧牲了什麼,會讓孩子被動的變成一個虧欠者,被動的承受著父母看似偉大的犧牲的壓力,這樣的父母往往是最自私的。
父母長時間的對孩子“情感勒索”,會讓親子關係變質,孩子在這種關係之中只會感到透不過氣、想要逃離。
對孩子進行暴力教育“棍棒下面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很多父母到現在依然信奉這樣的教育方式。
孩子犯錯了一頓打罵,孩子不聽話了又是一頓打罵,孩子成績不理想了還是一頓打罵,反正只要是孩子做的有哪一點不好了,等著他的就是一頓打罵。
有的孩子也確實在父母的這種“暴力”教育中有了出息,但是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卻是水火不容的。
這不就是贏了教育,輸了孩子嗎?沒人願意一直被人打罵、批評,父母從小對孩子的這種暴力式教育,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不是討厭自己、一點都不愛自己。
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永遠只有打罵和批評,那麼親子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越來越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