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中國人性格內斂,和子女之間,擁抱之類的肢體語言較少。

利弊各半:利在於,有助於孩子儘早確立性別意識;弊在於,父子、母子之間的良性互動,會由此減少。

有一種疾病,叫“面板飢餓症”——嬰兒或者兒童缺少了撫觸,導致出現各種問題。

還是故事說話。

01有爭議的實驗

這個實驗是有爭議的,不是結果有爭議,而在於——對嬰兒進行這樣的實驗是否合適。

雖然事實上實驗人員只是旁觀者。

所以這類實驗,往往只在很久之前才會有,比如1945年。

美國精神分析學家勒內·施皮茨在這一年,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嬰兒與母親的情感剝離研究。

實驗選擇了兩個不同的地點,一個是孤兒院,一個更特別——女子監獄。

相同點是,這兩個地方,都有不少嬰兒,並且有人照顧。

圖文無關

02“衣食無憂”的養育

從物質條件上看,孤兒院條件不錯,嬰兒在這裡,可謂“衣食無憂”,每天有專門的護理人員進行照顧。

嬰兒都是孤兒(畢竟當時二戰剛結束)。大概被細菌傳染嚇壞了,每個嬰兒床都是相對獨立的小單元,像一個“小格子”,嬰兒之間用簾子隔開。

為了減少傳染的機率,護士和嬰兒們保持最低的身體接觸;除非必要,她們不會去抱嬰兒。

嬰兒雖然衣食無憂,但環境相對封閉,極少接觸到外界刺激。

實驗人員觀察的嬰兒,一共91名。

03混亂的養育

實驗人員觀察的另一個地方,名字不難聽,叫“兒童之家”;但地點其實位於監獄裡面。

這個監獄關押了不少哺乳期的女性,因為孩子無人照顧,所以她們要帶著孩子服刑;監獄給這批孩子專門開闢了一個場所,取名“兒童之家”。

畢竟是在監獄裡面,“兒童之家”的照料水平——尤其是物質條件,要比孤兒院差很多。

好處是,他們正在服刑的媽媽們,可以定時來看望他們,每天和他們擁抱、玩耍。

04悲慘的結局

這個結局,無論如何是人們不願意看到的。

孤兒院的91名嬰兒,雖然有良好的物質條件,但缺少外界刺激、缺少關愛、缺少擁抱,形成了一種“動物性飼養”。

他們變得雙目無神,對什麼事情都缺乏興趣,彷彿行屍走肉。

他們2歲之前,竟然有多達34名嬰兒夭折,比例超過了三分之一。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

奪走他們生命的,顯然不是病菌,而是這種缺乏刺激、缺乏關愛的養育環境。

監獄的衛生條件很差,但這所監獄中,沒有嬰兒死亡,大部分都很健康。

05嬰兒最重要的是關愛

對孩子來說,親人關愛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很多人成年之後出現問題,都和小時候缺乏親人關愛,密切相關。

這種關愛,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撫觸和擁抱。父母的擁抱,會讓孩子擁有安全感;反之亦然。

在不少偏遠窮困地區,媽媽們為了生計,用包袱把孩子捆在背上,繼續勞作,條件十分艱苦。但她們的孩子多數十分健康,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種“袋鼠式養育”。

缺少擁抱和撫觸,孩子會變得體弱多病,問題頻頻發生。

所以,為人父母,無論你多麼不懂養育知識,最基本也是最簡單的一條,一定做到:多抱抱孩子。

即便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甚至更大,擁抱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極具安全感、可以化解一切煩惱的最佳方式。

你不需要多少知識,只需要行動。

擁抱要趁早,要讓孩子習慣,要不然,等他稍微大點,就會對你的擁抱“望風而逃”了。

8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有個不會做飯的媽媽是什麼體驗?網友一把辛酸淚:長這麼大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