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誇獎你的孩子時,有些家長會謙虛地說:“哪裡,哪裡,這孩子都上五年級了,還怕蟑螂呢。”或者”這孩子調皮搗蛋,竟會給家裡添亂。“家長說這句話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勇敢一點,改正調皮搗蛋的毛病,但是這種”謙虛的美德“卻無形中傷害了孩子。
林林是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他有一個壞習慣,和別人說話時經常不由自主地摳鼻子,他自己也知道這個行為不對,也會經常提醒自己要注意,但是說話一旦得意忘形了,就照摳不誤。
爸爸見狀,不顧旁人在場,大聲叱責:”你這個孩子,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不能摳鼻子,一點規矩都沒有。“每次聽到爸爸的訓斥,林林都覺得,爸爸的話讓他的缺點暴露在別人面前,使他很沒有面子。後來在學校,由於經常摳鼻子而招同學的譏笑,這讓林林更自卑、更孤僻了。
不要以為孩子不會和父母真生氣,就可以當著外人的面,隨意地說孩子的毛病、缺點,殊不知,這隻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像上文中林林的爸爸要孩子改正毛病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他的做法不明智,筆者不贊同這樣的做法。
那麼如何既照顧孩子的自尊心又能達到教育孩子改正缺點的目的呢?家長要注意以下幾點:
1、當別人誇獎你的孩子,你預設即可
很多寶媽們在一起喜歡互相誇獎對方的孩子,特別是當著孩子的面,誇獎別人的孩子是獲得別人家長好感的一種重要手段。
當你的孩子被別人誇獎時,如果你覺得不認同,也不要馬上糾正,更沒必要把孩子的缺點全部講出來;如果你認同,那麼就附合對方的話,再給孩子多幾個誇獎吧。
比如,別人對你說:“你家孩子真勇敢,做事有始有終。”你接過話說:”孩子確實很勇敢。“孩子聽了這些話,一定會非常高興,往後的表現會更好。
2、私下指出孩子的毛病、缺點
家長髮現孩子身上的缺點或毛病,不指出那是我們做家長的失職,不負責任的表現,但是一定要注意場合。在有外人在場的情況下,無論孩子的缺點有多明顯,也不能大張旗鼓的指出來,你可以給孩子一個委婉的提醒,等到家了再好好地教育他。這樣給孩子的感覺是:父母照顧了他的感受,維護了他的自尊心。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接受家長的教育從而改正錯誤。
3、指出孩子缺點時,語氣很重要
有些家長髮現孩子的缺點後,特別容易生氣,本想透過批評、責罵孩子使他改正缺點,但是這樣更容易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比如,有個孩子從小就有些耳背,經常要離得很近才能聽清楚別人講話,父母見了又氣又急,經常罵道:”這麼大聲跟你講話,你都聽不見,你是[lóng]子嗎?“孩子聽力不好,本來就比較難過,結果父母還當著別人的面喊他[lóng]子,心裡更是痛苦和自卑,這樣對孩子身心發展傷害很大,所以說,家長指出孩子的缺點時,要注意文明用語,語氣也一定要平和。
最後每個孩子身上都有毛病和缺點,家長明白這一點就需要用平常心去看待,不要過分在意,平日裡不能在眾人面前揭孩子的短,要抱著理解的心態去幫助孩子改正缺點,這才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對此,你怎麼看?
最後是一個腦洞大開的小題目:
問:1毛錢可以買幾頭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