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教育孩子方面,對於不同家庭的父母來說,應該是見仁見智的。今天就“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的問題,從中國改革程序中的“放、管、服”措施,另加上一個“營”,以這4個字來分別簡述一下。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一、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良好的家庭環境氛圍不僅僅表現在物質上,更加應該重視心理環境的建設。當下社會物質極大豐富,因此,營造良好家庭氛圍的重中之重,自然落到如何進行親子溝通、以及如何有效溝通上。概括地說,有效溝通應做到認真傾聽、及時迴應,同時做到民主、平等與相互尊重。

二、放手但不放任

1、自己事情自己做:從小教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繫鞋帶、穿衣服、洗臉等,即使是簡單的事情也要訓練孩子自己動手,這樣日後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都不用父母去操心,因為心理環境早已習慣。

2、適時鼓勵孩子:當孩子主動要求自己做事時,即使他們做得不好,我們做父母的也應當支援孩子的這種獨立意識,他們每做成一件事的時候,父母就應該給予表揚,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讓他們從中獲得成功的樂趣,這種樂趣日後就會成為他們的動力。

3、要大膽的放手:儘可能的去給孩子一個實踐的機會,不要過於保護孩子,前怕狼後怕虎的,如果一個孩子長期生活在家長的保護之下,那麼以後他的性格也會變得很懦弱和怕事,沒有一點主見。

4、放手不等於放任:在面對超出孩子能力範圍的事情時,要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解決的辦法,但杜絕嘗試冒險,更不能放任自流,以至於發生意外。

三、合理監督、適時管控

對於孩子的日常生活習慣要合理監督、適時管控。如當孩子伸手要零花錢或花錢的時候,家長要讓孩子懂得錢來之不易,可以適當讓孩子幫忙做一些家務活來換取零花錢,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也讓孩子明白了錢的由來,讓孩子花自己賺的錢會使孩子充滿自豪感。而對於孩子的學習過程,以鼓勵為主,適當督促、引導,必要時可共同完成。切忌採取窺視或粗暴干涉等強制手段,挫傷孩子的積極性與進取心。

四、做好後勤保障,服務到位

在飲食起居等生活方面,做到合理膳食,保證規律睡眠。同時督促孩子勞逸結合,適當參與家庭勞動,並按計劃帶領孩子進行合理運動。在學習用具等的需求上,儘可能創造條件滿足孩子,但切忌大手大腳、鋪張浪費。

#家庭醫生超能團##健康科普排排位賽#

5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星孩社會適應能力差?家庭教養方式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