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1. 孩子自理能力好不好,孩子用不用做家務,也和學習自律養成有關?

很多家長把孩子會不會做家務,當做生活技能的問題;還有很多祖父母帶孩子,會把本應該孩子自己做的事情,都做了;生活中,還有家長對孩子說:“家裡不用你管,你把學習弄好就可以了”。

其實,無論是孩子從小,各個階段的自理問題,還是孩子用不用做家務的問題,都不是小事情,是會影響孩子,能否逐漸培養出自律能力的事情。

有的家長,可能會問:自律不是跟孩子的延遲滿足有關嗎?跟做這些生活中的家務事,又有什麼關係呢?您瞭解的沒有錯,自律是跟延遲滿足這個心理概念有關,但我們會發現,即使父母們知道這個概念,也很難,靈活的在家庭生活日常中,找到有效訓練的方法,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大多數那些和自律相關,父母直接拿來想要訓練孩子的事,都要面對即時滿足的挑戰。家長們會發現,無論自己如何告訴孩子,現在不吃手中的糖,等會、晚點再吃,會更好,孩子還是會想馬上就吃掉手中糖,這個延遲滿足的能力,很難練出來,是不是?

首先,我想告訴您,您有可能錯誤的使用了延續滿足的訓練方法。具體有效的方法,我會在回答下一個問題時告訴您。

其次,自律跟延遲滿足有關,而自律,不是一種單一的心理能力,簡單的說,自律的能力,可以用幾種心理能力合成鍛鍊。當我們無法直接鍛煉出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時,可以先想辦法,訓練孩子的其他心理能力,逐步的訓練孩子,達到自律的效果。有關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幹家務和自律有什麼具體關係,我後面會一一介紹。

1. 先了解一些有效的延遲滿足的訓練方法?

在做延遲滿足訓練之前,家長們要先明白,孩子都會有哪些需求?哪些需求,是不能當作延時滿足訓練的內容的,哪些需求是非常適合做延遲滿足訓練的?

我們說孩子或者成人的需求,可以分為兩個等級。初級需求,都是和生存有關的,比如說吃喝拉撒等等。初級需求,是不能用來做延遲滿足訓練的。為什麼呢?因為這些需求,都是基本生存需求,不被及時滿足,就會產生問題。

我們拿喝奶的嬰兒舉例,嬰兒因為餓了,才哇哇大哭,這是出於初級需求,家長如果推遲餵奶的時間,嬰兒只會感到痛苦,當心理感到痛苦的時候,是會限制人的反應行為的,比如嬰兒,只會哭得更大聲,甚至,他在餓了的時候,他會因為之前的經驗,讓自己哭的更大聲,更著急獲得自己的食物。不開玩笑的說,不少急脾氣的孩子,很可能就是在嬰兒時期,沒有被及時滿足第一需求,使得性格非常急躁的。所以家長請記住,但凡涉及孩子初級需求的,都和延遲滿足無關,加以訓練是無效的。延遲訓練要從非初級需求裡選。

對於幼兒來說,糖似乎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訓練延遲滿足的道具。

糖是不是一個好道具呢?

如果孩子平時就被父母限制吃糖,對糖非常渴望。那麼這種情況下,糖就不是一個適宜的道具。因為,對糖非常渴望的孩子,很難抵擋,馬上吃到糖的誘惑。所以我們和孩子,進行延遲滿足訓練的時候,道具一定要選合適,道具既對孩子有一定吸引力,又不是特別缺少它。找到合適的道具,需要父母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多觀察多瞭解自己的孩子,發現可以作為延遲滿足訓練的道具。這個道具有可能是吃的東西,也有可能是一個玩具,總之,具體是什麼要根據自家孩子的情況來選擇。

我可以舉我家孩子小時候的一個例子,幫助您去理解這個過程。有一次帶我兒子去海邊度假,所住的民宿,可以提供17:30開始的晚餐正餐,以及海灘烤串,不過,海灘烤串需要等到晚上9:30。當時孩子非常餓,他又想吃烤串,我們就跟他商量怎麼辦?我們商量的結果就是,他可以先吃一些正餐,再留些肚子等晚上的烤串,就這樣,他正餐吃的比平常的量要少,之後,又耐心的等待了3個多小時,終於吃到心愛的烤串。家長們可能會說,這不就是個小饞貓嗎?但事實上,對孩子來說,這就是在經歷一種延遲滿足的過程,也能讓孩子明白,為了自己喜歡的,可以等待!

關於延時滿足訓練,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學會利用推遲延遲的時間。

我們還用糖來舉例子,家長可以不讓孩子,在馬上吃和等會吃之間做選擇,而是推遲延遲的時間,讓孩子在明天上午吃1顆和明天下午吃兩粒顆之間做選擇,可能你就會發現,一旦延長了延遲選擇的時間,反而孩子們會更容易,做出正確的選擇。

我再用我家孩子的一個經歷,幫助大家理解這個過程。有一次我要給孩子零用錢。我跟孩子說,今天是2號,我打算,在月底的時候會給你零用錢。不過呢,如果在月底的25號,給你零用錢的話,我只能能給你30塊錢,但如果你能等到30號的話,我可以給你40塊錢。後來,兒子想了想,他說,反正也要等,多等幾天,也沒有關係,不如要多的。您看延長延遲滿足的等待時間,也是一種會改善孩子選擇的方式。

3. 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幹家務,和自律有什麼關係?

之前,我們詳細瞭解了有關延遲滿足的練習方法。現在,讓我們回到孩子的自理能力,幹家務活和自律的問題上。還記得嗎?我們說,孩子的自律和延遲滿足有關,同時自律也是一種綜合心理能力,那自律能力,除了和延遲滿足有關之外,還涉及哪些心理能力呢?和自律相關的,最重要的一種心理能力,就是孩子的自主感。

什麼是自主感呢?簡單的說,就是孩子能在心裡面感覺到,面對一件事情,自己能做主,自己幹完的事情,自己能滿意,自己將要乾的事情,自己是能幹成的。這種自主感,無法用講道理的方式,讓孩子明白,只能讓孩子在自己的經歷中體會到。要讓孩子體會到自主感的最好方法,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讓一個孩子,從小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幹,讓孩子有與年齡相當的自理能力,從小能參與家務活動,擁有生活的技能,透過這些事,孩子很容易就能培養出自主感。

現在很多家長,過於溺愛孩子,承包了本應該孩子自己乾的事,比如,孩子三歲了,家長還在餵飯,孩子上幼兒園大班了,穿衣服還要家長幫忙,還有上小學的孩子,家長一方面總說,孩子學習不自律,總試圖用講道理的方式讓孩子自律,根本不可能有效,為什麼不可能?因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經歷,就從沒有體驗到過什麼叫自主感,一個對自主感缺少內心體驗的孩子,是沒有辦法面對學習的。因為,學習相比日常生活中那些,孩子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上學、參與家務勞動的事,更難,學習是需要掌握多種學習技能的。在吃飯、穿衣服、自己洗澡等等,這類日常簡單的事上,他都缺少自主感的體驗,更何況讓他們直接面對,一件難度升級的事情呢?所以,想讓孩子上學後,逐漸培養出對學習的自律性,那從小,就要培養孩子各年齡階段的自理能力,參加家務勞動,多讓孩子在內心體驗到“自主感”。

4.孩子做家務要不要給錢?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很多家長甚至會向西方家長學習,給付出家務勞動的孩子支付費用,希望孩子明白付出和收穫的關係。但文化的差異,讓家長錯誤的理解了這種教育方式,向孩子支付家務勞動報酬,讓我們忽視了要告訴孩子,家庭成員對家庭的付出,將會是不求回報的。所以下次你的孩子在做完家務,向你伸手要錢的時候,你可以問他,爸爸媽媽為家庭做了這麼多事情,你支付費用了嗎?

23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青春期孩子叛逆的背後:其實深藏了那句說不了口的“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