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我們常常聽到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向人抱怨:自己家裡那個乖巧、聽話的孩子不見了,現在家裡只有一個只知道頂嘴、事事都與自己對著幹的小魔頭。

父母說要好好學習,他們只會不耐煩地嫌棄父母太過嘮叨,只會重複那幾句沒用的話,從小聽到大,耳朵都長繭了,現在聽到就想反胃。

無論父母管他們什麼,他們都會表現出很不耐煩的樣子,要麼敷衍著說“自己知道了”,要麼根本不聽,不管父母講什麼都當耳旁風。

看著自己的孩子在人生的關鍵期,卻根本不按自己設定的方向走,甚至走得跟自己設定方向完全相反的路,並且完全不聽自己的勸導,這時的父母感覺自己都快崩潰了。

想不通自己以前那麼香香軟軟,可愛又聽話的孩子到哪裡去了?怎麼好像沒多長時間就變成了這樣?到底孩子身上發生了什麼讓孩子有那麼大變化。

不僅如此,孩子還會對自己的父母有敵意,並且專門跟父母對著幹,父母反對什麼,他們就偏要做什麼,讓大人頭疼不已。

這時候的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其實除了孩子在生理上的變化以外,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理上的變化。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第二性徵開始發育,荷爾蒙爆棚,這時他們會開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對外界的探知慾更強烈,並且開始對異性開始產生關注。

這一切其實都是成長中的必然現象,並不是哪個孩子變了,而是人生的必經之事。想想父母自己,當年是不是也有過青春時期的萌動,也有過想要打架惹事的想法,是不是出現過類似早戀的萌芽。

男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後,由於雄性激素的增加,表現在臉上最明顯的就是開始長青春痘,這些激素讓他們變得更加好鬥,並且開始對異性產生興趣,這時期的父母不要過於緊張,試著和孩子談談心,瞭解他們的想法,再來引導。

假如父母不問青紅皂白就對孩子橫加指責一通,並且警告孩子不能早戀,也不能打架生事,那麼多半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反而會讓他們跟父母對著幹,越是不讓做的事,他們越要做。

而且這個時期的孩子他們不會像小時候一樣,直接向父母說出自己所需。在小時候,可能自己想要什麼會直接說出來,青春期的孩子卻不是如此。

他們懂得哪些是可以向父母要的,哪些其實是不合適的,他們都明白,但是卻擋不住他們想要那件東西的心。

如果一個孩子跟父母說,他週末要去跟朋友爬山,自己的鞋不行了,要父母買雙新的鞋,不然可能會滑倒或是崴腳。

這時許多父母就會說:“得了吧,我還不知道你,你那雙鞋明明好好,我看你就是想買新的鞋子!”

此時聽到父母的話孩子可能不再爭論,也不會再用哭鬧的方式,只是當他們週末出遊時,他們會“很不小心地崴了腳或是滑倒”,並且回家告訴父母,就是因為鞋的原因。

青春期的父母還會遇到自己權威破滅的尷尬。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說什麼他們就認為這是絕對正確的,自己照著父母做便好。

當他們長大以後,發現自己的父母原來不過是個普通人,這時他們內心會產生巨大的落差,因為這與自己小時候所認知的父母相差太遠。

自己的父母明明是最棒的,為什麼現在看上去這麼普通,還會盯著別人的父母來看,為什麼你們不像誰誰的爸爸媽媽那樣?

這時候其實他們對父母的期待,在本質上與父母對他們的期待是一樣的,只是當發現父母只是普通人時,那權威便破滅了,從而心理上的落差讓他們一時接受不了,從而做出一些不太理智的言行和行為。

這時候他們其實也是深愛父母的,對於自己的父母同樣有著“愛之深,責之切”的感覺,他們不能接受自己父母的平庸、平凡與普通,所以才會表現得如此過激。

他們一方面不希望父母管著自己,另一方面仍然希望父母能時時刻刻關注著自己。於是那些父母放手的孩子,有時候可能會故意做出一些舉動來吸引父母對自己的關注,另一方面享受著父母關心的同時,卻又嫌他們煩。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並且透過努力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是父母最大的心願。

當發現孩子開始“變了”時,父母也需要思考,如何才能跟孩子溝通,切忌對孩子盲目打壓或是漠不關心。

當陪伴孩子度過這一成長的關鍵期,孩子的性格會逐漸開始平穩下來,他們也更能懂得自己該做什麼,以及自己該如何去做,也能開始明白父母的一片苦心。

3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膽小、怯場、不敢說話?四種方法幫助孩子適應陌生環境,父母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