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中總會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小習慣,讓家長手足無措,不知是否應該阻止。比如:許多小朋友都有光腳走路的習慣,有些家長覺得地上涼,孩子光腳走路容易得病,總是追在孩子身後跑,想為孩子穿上襪子。
劉女士家的女兒只有8個月大,由於自己工作繁忙,所以拜託婆婆過來幫忙照顧。女兒別看還未滿週歲,但是脾氣卻不小。平時尤其喜歡光著腳在地板上走路,如果為她穿上襪子會氣得自己脫下來扔在地上。再次給他穿上,就會絲毫不給面子地嚎啕大哭。
劉女士對此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並不要求女兒必須穿上襪子。而婆婆卻並不認同,婆婆對劉女士提過許多次建議,認為應該阻止孩子光腳走路,避免著涼。劉女士卻覺得無所謂,認為小孩子光腳走路有好處,而婆婆帶娃的經驗過於老套,並不懂得科學方法。婆媳倆為此經常發生矛盾,彼此都有著不小的意見。
事實上孩子經常光腳走路,對於成長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並不需要家長刻意阻止。
孩子光腳的好處,家長要知道1、促進末梢神經發展
人體腳部有著許多末梢神經,孩子經常光腳走路,末梢神經與地面接觸,能夠透過刺激反射區域來達到促進大腦發育的效果。就像成年人經常透過泡腳捏腳來緩解疲勞一樣,孩子經常光腳走路能夠增強腳底末梢神經的感官反應程度,也能夠帶給大腦更多的刺激,從而促進孩子的成長髮育。
2、促進感官發育
當孩子光腳走路的時候,將會直接和不同的地面材質產生接觸,由此產生溫度、觸感等方面的直接感官,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進行感官發育。尤其是對於嬰幼兒來說,正處於對世界充滿好奇,不斷的透過接觸世界來增進了解的時期。光腳走路時,孩子則能夠透過腳底與地面的接觸,來增強自己的認知,促進感官發育。
3、促進肢體協調
孩子光腳走路,其實有助於促進孩子的肢體協調。因為在光腳的時候總是會接觸不同的材質,比如孩子有時候在地上行走,有時候在沙發上,有時在床上,帶給肢體的感官觸覺不同,所帶來的走路感覺也是完全不同的。能夠讓孩子更好的練習走路的方式,達到促進肢體協調的目的。
孩子光腳走路並不需要刻意的阻止,不妨讓孩子依照自己的心意,盡情的去享受愉快的光腳玩耍時光。但是家長也同要樣注意,放任孩子一直光腳同樣不可取。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家長需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孩子光腳也需要“講究”1、注意安全
家長應該在孩子光腳的時候注意安全,保證地面上沒有水漬,不會出現過於光滑的現象,否則會容易導致孩子摔倒。同時也要在孩子經常行走的區域做好安全防護,把一些比較尖銳容易破碎的物品收起來,避免由於粗心而發生事故,導致孩子摔倒受傷。
保持地面的整潔,減少物品堆積,尤其是很多家庭喜歡在地上堆放大量玩具,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絆倒而出現危險,在孩子常常走動的區域,應該保證物品的減少和安全。
2、尊重孩子的喜好
在是否需要穿襪子穿鞋的問題上,家長需要尊重孩子的喜好。因為孩子在地上行走,自己的感官接觸決定他們是否想要穿上襪子或者鞋。如果孩子不喜歡光腳,家長也無需強迫,還是應該以孩子的意願為主。當然,如果孩子喜歡光腳,家長可以放手孩子透過這種方式去接觸世界。
3、注意溫度冷熱
幼兒在事物的判斷認知上容易存在誤差,年紀越小的孩子越不懂得如何與父母傾訴自己的需求。所以在孩子光腳走路的時候,父母需要注意地板的溫度冷熱。如果是在夏天,或者是北方冬季有地暖的情況下,孩子光腳可以不必阻攔。但是如果秋冬季節地板比較寒涼,那麼也不能任由孩子光腳行走。
老人阻止孩子光腳,也是擔憂孩子著涼,是為了孩子健康而考慮。年輕的爸媽不妨把相關知識耐心地解釋給老人聽,只要做好安全措施和觀察地板的涼熱,讓孩子光腳走路能夠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更多積極的作用,促進肢體協調和感官大腦的發育。相信老人在瞭解之後,就不會過多阻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