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成材,但孩子如果沒有長期的積累,想要他忽然厚積薄發是難如登天的事情。進來越來越多的育兒家們傾向與宣傳“基因說”,也就是孩子聰不聰明,從懷孕起就要做好準備,後天對孩子智商的改變是微乎其微的。
但其實,如果把我們對孩子的期望都放在基因上,又怎麼能期待“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呢?難道認為孩子後天的發展已由基因決定了,因此對孩子不聞不問嗎?
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哈佛女校長演講時曾多次提到,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去孩子沒去過的地方,讓孩子接觸更多的事物,增長孩子的見識,開啟孩子的眼界。
家長每次帶孩子進入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或涉足一個陌生的領域,擁有豐富好奇心的孩子都會感到驚奇,並因此激發孩子們的學習潛能,他們對世界天馬行空的想象在現實中得到印證,與現實交融,使他們未來的行動、想象都有了模版。
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孩子們的心靈也會更加開啟,是家長們進行親子交流的好機會。
2.孩子該管的還得管
現在不少家庭受西方教育的影響,紛紛流行起放養的教育方式,但在這裡家長們有所誤解的是,在西方文化中,孩子與父母出於對等的地位,孩子長大之後家長出於尊重孩子,才會選擇不多幹涉孩子的隱私。
3.對孩子進行精英教育
過去曾有位高考狀元曾對“寒門出貴子”這一現象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他坦言道,自己出生在一箇中產家庭,父母都是外交官,自己從小就掌握、比別人擁有更多的學習資源,因此他的成功並不是偶然之舉。可相比之下,對於那些農村的孩子而言,他們盼望著出人頭地,卻幾乎是難如登天。
教育資源的不平等,令許多孩子失去了夢想上大學的機會,但有能力改變孩子現狀的家長們,不妨試試對孩子進行精英教育,對待孩子的學習寬嚴並濟,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處於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中,從而懂得珍惜自己把握的教育資源。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