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有時候,讀完一本書,完全不記得它講了什麼,卻對一兩句話印象深刻——這就足夠了。

比如美國心理學家瑪麗·簡·瑞安的一句話:憤怒是沸騰的恐懼。

你有沒有想過,當你對孩子發火的時候,背後是什麼呢?

01暴力遺傳

斯波克(1903-1998),一個和藹的老頭兒,愛學習的父母,大都知道他。

我說不能打罵孩子,很多人和我犟;扛把子的話,你們該聽了吧。

他的一個觀點就是,如果父母虐待孩子,那麼孩子長大成人之後,虐待子女的機率會很高。

換句話說,你現在打孩子,孩子將來會揍你孫子,因果輪迴,完美報復。

你不是心疼孫子孫女嗎,對,你老心疼誰,老子就揍誰,把當年挨的那些揍,全部還回來。

為孫子孫女著想,你還是省省吧。

斯波克的解釋是,從自己被暴揍的那一刻起,孩子就把捱揍視為一種“被允許的管教行為”。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家長這回真的“為人師”“為子女範”了。

比斯波克更先進的研究,是映象神經元的發現。這種神經組織就像鏡子,把父母的行為錄入大腦;孩子忽然“發神經”打人的時候,可能就是這些資訊起作用了。

02軟暴力,熱暴力,冷暴力

南拳北腿,花拳繡腿,都叫“硬暴力”;還有軟暴力呢。

軟暴力也分兩種(真複雜),一種叫熱暴力,一種叫冷暴力。

熱暴力就是,你雖然不打,卻在火山噴發,你激動得涕泗橫流、恨鐵不成鋼,孩子委屈得鬼哭狼嚎、恨爹不成鋼……反正都是不成鋼。

冷暴力也好理解,不打不罵,搞冷戰,孩子回家,喪著臉;孩子說話,喪著臉;反正就是“老子不高興”。

夫妻鬧矛盾,也會對孩子施加冷暴力。這勉強有一丁點兒道理,畢竟咱不是演員,表情迅速切換是很難的事兒。

03你為什麼會對孩子發火?

我們為什麼總是如此憤怒?為什麼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火氣?

你要想兩個問題。第一,同樣有怨氣,你敢不敢在單位對領導發火?敢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對陌生人發火?

大部分人不會。

那麼,為什麼對孩子就敢?原因恐怕你沒去想,或者心知肚明,卻不願承認:因為孩子是弱者,自己是老大。

所以這種憤怒、發火的客觀條件——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它都存在——就是你和孩子的地位不平等。

如果孩子在家中佔據主導地位,你還會輕易發火嗎?

當然,不是讓你忍氣吞聲,該釋放的要釋放,但要講究方法,別老噴孩子。去跑個5000米,爬個山,來個越野,甚至看場電影,怨氣會消失很多。

04發火的本質是什麼?

接下來,該聊聊發火的本質了。

其實就是文章開頭那句話:憤怒是沸騰的恐懼。

憤怒,恐懼,這兩種情緒,都是人類最原始的本能。原始人在野外遇到大老虎,老虎要吃他,怎麼辦?

先是恐懼。在杏仁核的作用下,要麼戰鬥,要麼逃跑。萬一逃不掉呢?奶奶的,竟然想吃我,老子和你拼了!憤怒情緒火山爆發,弄不好還有一線生機。

戰士上戰場之前,有經驗的指揮官會激發他們的憤怒情緒,讓他們把政客的敵人視為殺死自己親姐妹的仇敵。

憤怒情緒下,人會爆發極大能量。普通戰士,指揮官不會讓他們太冷靜,弄不好還給他們弄點茅臺喝。一旦冷靜下來,憤怒會迅速恢復為恐懼。

所以這兩種情緒,就跟鑽石和石墨一樣,表面看,冰火兩重天;本質上,卻“來自同一個組織”。

05那你為什麼發火?

接下來,該說你了。

既然憤怒是沸騰的恐懼,那衝孩子發火的本質,是哪一種恐懼呢?

表面看,是“恨鐵不成鋼”的恐懼。社會競爭這麼激烈,不考上名校,就找不到好工作,就買不了房、買不了車,就娶不了媳婦,就抱不了孫子,就荒廢一輩子……

多數情況下,“恨”的恐懼,源於這樣一種思維:我犯過的錯,孩子別再犯;我走過的彎路,孩子別再繞;我的短處,孩子別再短……

你自己犯過的錯,憑什麼要求孩子不再犯?你的長處,憑什麼孩子必須有?

不要用自己的長處、短處去丈量孩子。永遠記住,孩子在生物學上,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不是你的複製品,不是你的升級版。

所以恐懼的最深層原因,只能歸結到兩點:

第一,如果你的人生平淡,便在孩子身上寄託了太多“出人頭地”的希望,想借孩子的成功,鹹魚翻身;

第二,如果你的人生成功,恐懼便往往在於孩子沒能成為你的升級版。

無論是恨鐵不成鋼,還是恨爹不成鋼,憤怒爆發之後,它的恐懼本質,不會改變。

4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200個宋詞裡樂觀開朗的男孩名:個個陽光霸氣、魅力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