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以前的小孩都是把屎把尿長大的,可自從有了紙尿褲,這種把屎把尿的行為成了個大問題,據說,後者不但能導致小兒肛裂,還能導致髖關節脫位。總之,與其把屎把尿,不如給孩子使用紙尿褲,這種結論到底是不是真相呢?

咱們先來解釋一下啥叫“把屎把尿”。大人用雙手放在寶寶大腿的下方並將孩子抱在懷裡,讓其對著馬桶小便或者大便,這是咱們自古以來最典型的幫助孩子如廁的方法。也是在尿不溼創造出來以前,最實用的一種幫助孩子如廁的方法。

但專家們卻發現,這種使用了千百年的育兒方法其實是有弊端的,比如,它有強制的嫌疑。寶寶可能並沒有如廁的意思,但成人卻強制他如廁。這種強制的背後可能讓孩子喪失了自己本能的對尿便的控制。不過,好在,尿不溼誕生了,它最大程度的保護了孩子自己隨意安排大小便的時間。

當然,也可能孩子還小的時候,如廁的訊號對於寶寶來說,他們感受尚不明顯,但隨著寶寶年齡的不斷長大,孩子在感受這種訊號的能力也越來越強烈,於是,孩子便有了自主的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和意願。

一般情況下,孩子進入了兩歲,這種自我控制如廁的能力就已經基本形成了,所以,在快進入兩歲的時候,家長就可以透過一些科學的引導,讓孩子自己學會如廁,然後再慢慢的將孩子的紙尿褲永遠的拿走,讓寶寶從此不再依賴紙尿褲,而是和成人一樣正常如廁了。

或許這個訓練孩子如廁的步驟你能用的上:

第一步:教寶寶一套排便訊號

用某一種特點的方式告知寶寶,一旦有如廁的感覺時,就用這種特定的方式讓媽媽知道。比如,噓噓的聲音,是讓媽媽知道我要小便,而噗噗的聲音,是讓媽媽知道我要大便等等。當然,不僅僅聲音,動作也是一樣用的上的,比如媽媽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可愛的好看的小坐便,然後告訴孩子,當你有便便的意思時,就走近它拍拍它。透過這樣的引導,孩子也會入時的表達自己的意願。

第二步:寶寶如廁分男女

當寶媽的一定要從小就教會自己的孩子進行性別的識別,而這種識別就從如廁開始。男寶寶的媽媽要有意識的透過向媽媽模仿,讓男寶知道自己小便是這樣的,而女寶就容易多了,媽媽自然知道如何教育。

第三步:如廁後的清理工作

這一點好多家長都不注意,但時代不同了,現在不注意,將來孩子長大後也不會在意的,這可能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聰明的家長一定要從小給孩子養成好習慣。在孩子如廁後,帶孩子去衛生間裡教育他們要洗洗手,要清理小屁屁,和坐便器等等。

7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孕婦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這幾個動作,是胎兒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