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大家每天送孩子上學都是風風火火地,一會兒催促孩子穿衣服穿鞋,一會兒幫孩子檢查書包,生怕孩子遲到。
但是通常父母越是著急上火,孩子反而越是慢悠悠地,彷彿要將所有時間耗盡,踩在最後一分鐘走進校門才滿意。
倆萌娃上學走出退休老大爺的步伐,真是不能再悠閒了一位寶媽在送孩子上學後,拍下了孩子從校門口走進教室的過程。
只見大冬天裡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孩子進入校門口遇到了另一個同樣穿棉衣戴棉帽的小夥伴,倆人就雙手揣在兜裡,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地往教學樓裡走去。
看著畫面裡其他的孩子都是奔跑著向前,這兩個孩子不緊不慢的步伐讓網友們調侃道:“好像兩個退休的老大爺,這不是在上學,是在散步吧。”
不少寶爸寶媽們更是表示自家孩子也這樣,每天都是慢悠悠的,看著讓人哭笑不得。
為什麼孩子在上學時會出現動作緩慢的情況呢?首先是外部條件的影響。
常言道春困秋乏,正說明了季節和天氣對人們的日常活動是有影響的,孩子當然也不例外。
現在全國各地都已經入冬了,從這位寶媽的影片也能看到,孩子都穿上了厚厚的冬衣。
在寒冷的天氣的影響下,孩子對於早起上學這件事難免有些艱難,到了學校後,也因為天氣寒冷而不像平時那麼活躍,只能慢悠悠地往前走了。
其次是孩子其實有自己的節奏。
我們身邊的大多數父母送孩子上學時都抱著這樣一個想法,那就是儘量讓孩子提前一些到學校,可以在上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也給老師留下良好的印象。
但是孩子往往會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對學校的規定其實是非常瞭解的。
所以經常是父母們看著孩子行動慢悠悠的,其實孩子在掌控著自己的節奏,能讓自己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教室即可。
雖然很多時候孩子就算是動作緩慢也不會遲到,但是大部分父母還是難免會認為這是一個不好的習慣,並且需要孩子儘快糾正的習慣還不止動作慢這一個。
父母還需要幫助孩子糾正哪些日常行為習慣呢?其一,丟三落四的習慣。
在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考慮事情總是不夠周到,就連自己每天需要用到的書包、文具等都是丟三落四。
所以父母需要幫助孩子糾正這一習慣,教會孩子養成用完物品後放回原位、每天出門前檢查書包的習慣,以免總是要父母幫忙善後。
其二,依賴父母的習慣。
從幼兒園開始,孩子每天上學都需要依賴父母叫起床,甚至還要父母幫忙穿衣服、穿鞋子。
如果父母不注意鍛鍊孩子,很有可能讓孩子直到上中學還要事事依賴父母才能做好。
所以父母還是要幫助孩子糾正這一依賴他人的習慣,儘量讓孩子做到自覺和自律。
其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
現在的許多孩子從小被嬌慣著長大,而上學後父母更是為了節省孩子的時間,幾乎包辦了孩子的所有事情。
父母還是要幫助孩子糾正這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讓孩子有一定的獨立能力。
否則將來孩子需要離開父母住校時,會非常難以適應。
總結孩子的許多行為習慣看似可愛,其實對孩子的長遠發展未必是好事。父母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看到孩子行為不妥時也要及時糾正。
每日一問:你家孩子進入學校後是什麼樣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