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早在2300多年前就這樣寫道:在所有的動物之中,男孩是最難控制對付的。
和養育女孩相比,養育男孩帶給父母的挑戰要大的多,所以,養育男孩也就要比較費心和有耐心。
男孩很難自我控制,對誘惑的免疫力也非常低,看起來男孩事事粗心,但卻有一顆敏感的心;對於父母的不尊重和不理解,會成為他們心中的痛;父母越嚴格的控制,他們就會越叛逆。
所以,家有男孩的父母,千萬不要忽略這幾點!
01不否定男孩的"破壞力"很多父母會說:我家兒子純粹就是個"破壞大王",剛給她買的電動小汽車,沒兩天就被他拆成一堆零件;家裡的鬧鐘、收音機……都被他大卸八塊……
漫畫家蔡志忠小時候也很頑皮,拿著毛筆用墨汁畫滿了牆,父親看到後火冒三丈,但後來父親給蔡志忠買了小黑板和畫筆,就這樣開啟了同年藝術啟蒙,成就了他,成了漫畫家。
日本"發明大王"中松義郎,在50年間共發明了2 000多項科研成果。他小時候,由於好奇,曾趁家人不備,把父母新買的一輛汽車全部拆成了各種零件,他的父母看到後,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認為他有好奇心、探索得有道理,這更增強了他勇於探索的精神。
這兩位父母都沒有否定孩子的這種"破壞力",而是尊重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02尊重但不遷就孩子孩子的隱私,父母應該尊重;同樣的男孩的自尊、人格、探索欲父母也要尊重。
家裡有男孩,只要建立一種相互尊重、信任的關係,男孩的能力就會被激發,就會健康、快樂的成長。
除了尊重孩子的這些行為,我們也應該做到不要事事遷就孩子。
有一次我帶兒子去超市,他看中了一個玩具,他告訴我他非常喜歡這個玩具,想買一個。
我看了看價格,對兒子說:這個玩具太貴了,媽媽沒有那麼多錢,我們可以看看別的。
兒子又看了看喜歡的玩具說:好吧,那今天就不買了,媽媽,等你有錢了再給我買好不好。
很多人都說我們家孩子比較懂事,其實不是懂事,是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會相互尊重對方,孩子對,我們就尊重他的意見;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也不會遷就他,這是一種習慣。
其實,做父母就是這樣,孩子也是獨立的,我們有權教會他什麼是尊重,不會所有人都事事遷就。
父母首先要學會尊重孩子,如果不尊重孩子,不管孩子提什麼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都一味的肯定或者否定,那麼孩子肯定會變得蠻橫不講理。
所以,我們應該尊重孩子但不要事事都遷就孩子。
03
請撒開你的手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學會放手,特別是男孩,一定不要事事包辦。
《動物世界》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母獅子對幼獅很疼愛,但並不過分驕縱,從幼獅開始走路時起,母獅便會讓它體驗覓食。
幼獅哭、哀嚎,反正不管怎麼樣,母獅不會給他食物,還殘忍的把它推開。幼獅看這樣行不通,於是就自己鼓起勇氣,一步一步向前走,最終學會了生存。
這就是父母給孩子上的最好的一課,讓孩子明白,事事只能靠自己的努力,自己努力得來的,才是最好的。
其實這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它教會了幼獅在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如何生存下去,不然就會被別人當成食物。
事事代辦,只會讓孩子無能和懶惰,最終讓我們悲哀和失望,真的沒有其他的任何好處。
因此,我們要大膽的撒開手,讓孩子儘快獨立,這才是最好的愛。
心理學家米勒曾說過:一旦孩子被當作父母的私人財產,一旦父母對它施以控制,他最基礎的成長已經被粗暴的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