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小宇是初二年級的學生,由於長得帥學習又好,很得同學們的喜歡。最近媽媽發現,家裡女孩子的電話漸漸增多了,這讓她很擔心,孩子到了這個年齡,不得不有所防範。

週日剛剛吃過早飯,小宇接了個電話後,就和媽媽說要出去。媽媽越想越擔心,悄悄地跟著兒子出去了,果然兒子和一個女孩子去了圖書館。為了不讓兒子發現,媽媽提前回到了家。

下午小宇回來的時候,媽媽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沒再顧及兒子的感受直接問道:“和你一起去圖書館的女孩子是誰?”

小宇被媽媽突如其來的問題嚇了一跳,很快他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媽媽,你怎麼跟蹤我,這是對我的不尊重。”

“尊重,就是太尊重你才出了這樣的事,以後不許和女生在一起。”

案例探究

十幾歲的孩子,在同性同年齡人中形成親密朋友關係的同時,由於性的萌動而導致對異性的關注和愛慕,從情理上來講也沒有什麼不正常。另一方面,今天的孩子學習壓力、競爭壓力都比較大,再加上和父母溝通的不暢通,所以孩子想找一個能理解自己的人來傾訴自己內心的情感。因此,父母對孩子與異性的交往,不能粗暴地定性為“早戀”,嚴厲地加以制止,更不能像“特務”一樣對孩子進行跟蹤、監視或者對孩子交往的物件徹底地加以否定。

父母這樣做的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有時甚至適得其反。其實,許多被冠以“旱戀”罪名的孩子,往往只不過是一種異性之間的過多的交往而已,或者說是孩子們之間的一種遊戲而已。

青春期的孩子會對異性有強烈的好奇心,處於青春期的少年渴望接近異性又害怕受到來自異性的傷害。父母應該多鼓勵這個時期的孩子正常地與異性朋友交往,因為善於與異性交往的孩子往往都具有活潑開朗、寬宏大度等優點。

案例解讀

“孩子早戀是被父母逼出來的。”很多父母看到這個觀點,都會搖頭。怎麼會呢?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對孩子傾注了自已所有的愛和希望,“早戀”這兩個字避之恐不及,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不犯“早戀”的錯誤,父母費盡心思,猜忌一偷看一偷聽一跟蹤,沒少操心,怎麼會逼孩子早戀呢?殊.不知正是父母的種種行為,逼著孩子一步步走向早戀的誤區。

我們來看看一個初二年級學生小濤講述了他自己所謂“早戀”的故事。

開學前的一個下午,小濤想在母親的提包裡找鑰匙,但母親的提包裡有一封信,已經拆開了,上面卻寫著小濤的名字。小濤看到後,十分生氣,母親怎麼能私下檢視他的信件呢!

等母親回來後,小濤問母親為什麼拆他的信件。母親卻說,不要以為信上寫的是英文她就看不懂,以後不要再和那個女孩通訊就行了。小濤連忙向母親解釋,信是同年級的麗麗寄來的,是邀請他去家裡討論學習英語的問題,去她家是因為她父親是英語老師。但母親聽後卻說,她知道麗麗的鬼點子,說是學習,其實是約會。

以後很長時間裡,小濤的母親以車輪戰術對他進行“早戀”是錯的轟炸教育。

有一天,他對麗麗講了發生的一切。麗麗也不斷地勸說小濤。小濤心想只有麗麗理解和信任他。

從此,小濤只要有了煩心事,他就告訴麗麗。

終於有一天,小濤給麗麗寫了個字條:I Love you deeply ( 我深愛著你)。麗麗也給小濤寫道: I Love you too! (我也愛你)。

“母親終於逼著我走進了‘早戀'。”

故事講完了,小濤無奈地搖搖頭。其實,孩子間正常的交往,被敏感無助的父母冠以“戀愛”後,事情才會變得越來越複雜。

孩子們往往最不能接受和最痛恨的就是父母的不信任和不尊重。遇到這樣的情況時,他們心理總是憤懣難平,可又無可奈何,怎麼辦?只好朝著父母期望的反方向快速前進,似乎唯有如此,才能發洩心中的隱恨,雖然孩子也明白這是得不償失的。

當孩子漸漸長大,不少父母便開始用異樣的目光留意孩子和異性的交往。父母知道孩子有這方面的行為時,免不了嘴上嘮叨。每當這個時候孩子心裡常會想:“ 好嘛!既然你不相信我,乾脆我就找個朋友談談,看你們能把我怎麼樣?”況且還有許多這樣的情況,就是孩子原本只是與同學的正常交往,由於父母的猜疑而使事情走上了反面。換句話說,大多數情況下,是父母把孩子逼上了早戀之路的。

人本來就是群居動物,需要社會,需要與人交往。處於“心理斷乳期”的青少年,強烈需要有自己成長的空間,希望別人把他當做成人看待。如果這時老師和父母還把他當成孩子,就會引起他們的厭煩,產生對抗心理。這就需要父母學會對孩子的恰當的引導。

有這樣一位父親,他處理兒子的異性交往問題就非常智慧。

有一天,兒子跟父親說:“爸,本人看上一個女生,漂亮、智慧、善良,我能跟她結婚嗎?”

父親說:“好啊,你能看上她,她看上你了嗎?”

兒子自豪地說:“她也看上我了。”

“那很好,你能被一個女生看中,說明你很了不起;你能看中一個女生,說明你的眼界開闊了,如果你將來想在縣裡發展,你就跟她繼續交往下去;如果你想在市裡發展,你將來就應該在市裡去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你想到省裡發展,你應該到省裡解決問題;如果你想到北京發展,你應該到北京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你想在世界發展,你應該出國解決這個問題。”

兒子聽了說:“那我就等等再說吧。”

這位聰明的父親用幽默的方式給了兒子一個重要的人生忠告,而不是用跟蹤、調查等侵犯孩子隱私的手段。

方法引導

如今,有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與異性同學交往,就以為是早戀。值得關注的是,有的父母不去教育和引導自己的孩子,而是在還沒有弄清事情的真相時就去興師問罪,弄得親子矛盾升級。

對此,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逐漸成熟,男女生之間開始融洽相處,一些男生與女生的心中,會有一位自己所喜愛的異性朋友。隨著他們的身心發展與成熟,這種情感很可能漸漸地淡化下去,甚至完全消失。但當父母採用一些極端的方式干涉、禁止,就容易激化孩子的逆反心理或是帶來孩子的心理困擾,將問題複雜化,適得其反。因此,遇到類似情況家長要做的是對孩子進行指導、引導。

1.順應孩子心理規律,指導異性交往

孩子應當學習如何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與異性落落大方、合理、適度的交往。父母對於孩子與異性的交往應採取客觀、積極的態度,這樣才有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異性交往觀。父母坦然、積極的態度能消除孩子過強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學會與異性融洽相處。讓孩子知道,男女同學交往時,不必過分拘謹,從心理上就像對待同性那樣去對待異性同學,要自然地、落落大方地交往,切不可矯揉造作、扭捏作態,也不可神神秘秘,而要光明磊落、坦誠相見。同時,男女同學交往的圈子要大-一些,避免個別交往、單獨相處,應廣泛建立男女同學之間的純潔友誼。

2.教育孩子交往要相互尊重

讓孩子知道,交往時男女同學都要學會尊重對方,不應過分地隨便。男女交往時過分拘謹固然不好,但也不可隨便,諸如嬉笑打鬧、你推我拉之類的舉止應儘量避免。要讓孩子知道,男女畢竟有別,有些話題只能在同性之間交談,有些玩笑不宜在異性之間交談,有些玩笑不宜在異性面前亂開,要學會自尊自愛,因為一個人只有愛護自己的名譽,珍惜自己的人格和人品,才能贏得對方的尊重和友誼。

3.正視異性交往,減少不利影響

父母採用簡單粗暴的手段去強行制止異性間交往,會使孩子感到孤立無援,就會越陷越深、困擾不斷。只要父母處理得當,將孩子的這種情感控制在相當有限的程度內,這種情感也有一定的意義。因為,當孩子希望異性同學認可自己時,就會更加自覺地用高標準要求自己,進而儘可能地去完善自己,從而促進各方面的發展。父母可以主動幫助孩子分析自己的優勢、努力.方向,將其注意力自然地轉移到學習等有意義的活動中,並促使其付出更多的努力完善自己。

夏老師箴言

文章開頭案例中小宇的行為是不是早戀姑且不說,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件事中媽媽的行為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使母子關係緊張化。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們異性之間的交往,並沒有大人們想象的那麼複雜,父母只要正確引導與孩子保持健康的親子溝通就可以。

對於本案例,媽媽已經發生了這種跟蹤行為,對孩子的情況也有所瞭解。這種情況下最好不要直接說破,更不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曾被父母跟蹤,以免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傷害。媽媽可以透過溝通來暗示孩子,父母的角色不僅僅是管教,他們更是孩子的顧問和朋友。“小宇,你們最近是不是有什麼活動啊?電話那麼多,你又整天忙著跑出去,如果有需要媽媽幫忙的,我很願意的。”同時也要直接點出孩子和異性同學交往的問題:“你已經到了青春期了,和女同學交往媽媽不反對,但一定要保證是正常的同學關係,不能因此而影響學習。”然後看孩子的反應,若孩子真是早戀,就要想辦法進行處理。

13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好勝心”強並不是好事,聰明父母要學會讓孩子“輸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