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號上午11點我家寶寶發燒了,一直在38.4℃徘徊,就想著在家觀察觀察吧。到了晚上還在燒,燒了一夜。當媽的一夜沒睡守著,直到凌晨5點,摸著孩子怎麼光頭熱,手腳都是涼的,嚇得我們趕緊送醫院。
到了醫院,因為是凌晨,人不多。是一位年輕的男醫生,看了下喉嚨說有點發炎,聽了一下肺。寶寶有點咳嗽。醫生讓扎手指驗血,結果很快就出來了,白細胞和超敏反應蛋白都正常。醫生說是病毒感染,就開了肺力咳和氨溴特羅口服液,我看了單子問醫生說不用開點抗病毒的,或者消炎藥什麼的嗎?醫生回答說消炎藥不能亂吃,按照我開的藥單上吃就行。語氣有點不耐煩。見醫生不超過3分鐘。
既然醫生這麼說我們就這麼做吧。回來寶寶睡了一覺,只吃了一點點東西。給他喝藥他完全抗拒,給他喝水也不要,總之是不吃不喝。藥怎麼也要吃啊,不吃就灌吧。我各種好言相勸,威逼利誘,使出渾身解數都沒用。最後靠武力解決的。灌了!灌的時候哭得撕心裂肺,手腳都在掙扎,而他爸看到這個情形在一邊偷偷抹淚。誰知道,藥剛灌進去沒一分鐘就吐出來了。隨後寶爸去上班了,這孩子就一直掛在我身上,不肯撒手。看著平時生龍活虎的一個寶寶,現在像霜打的茄子一樣蔫了,心裡特別難受。這時候紅外測溫槍又好像失靈一樣,每次測都是36.5℃左右,但是身上又很燙,明顯不準。又找出水銀腋下體溫計,寶寶不舒服,任何事都能刺激到他,堅決不配合測溫。測出來38.7℃了,餵了點布洛芬,溫度很快降下來了。不發燒的時候精神稍微好點,也能玩一會。四個小時以後又慢慢燒起來了,想著晚上睡覺前再給他喂一次布洛芬,也是灌的,也是剛吃進去就吐出來了。真是心力交瘁。發燒第二天就在這反覆喂藥和吐中度過了。
第三天早上起來還是不吃東西,燒依舊沒退,依舊吃什麼吐什麼。到了下午燒到39.3℃,又馬上送醫院了,這次是一個年輕的女醫生。和醫生說他吃什麼都吐,醫生說只能打針了。聽到要打針,當媽的馬上都覺得疼起來了,又要受罪了。醫生說病毒感染髮燒有個過程,最少也要3-5天。
第四天早上起來沒發燒了,一直連續12個小時沒發燒。好像看見了曙光,可到了下午又開始在38.2℃徘徊。我說要再去打針,寶爸卻不同意。說現在是低燒,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急不得。況且輸液對孩子的免疫力有影響,能不吃藥就不吃藥,能吃藥就不打針。最後問了醫院上班的姑姑,姑姑說既然選擇了打針就要打好。然後我們又去醫院輸液了。還是第一次看的那個年輕男醫生。這次打針非常不順利,把針扎進去綁好,剛出護士室,孩子手就腫了,又要重打。可以說哭聲慘烈,一屋子打針的小孩都在哭。心理期盼著這次輸完液就肯定好了。到了晚上睡覺不知怎麼突然咳得很厲害,咳得沒法睡覺了。老母親已經幾天沒閤眼,身心倍受煎熬。
第五天一早決定去醫院找個有經驗的老醫生看看,排隊2小時終於到我們了。醫生說這個按道理打了兩天針不應該再發燒了,但是突然咳嗽厲害,結合聽診,說有可能是肺炎,先打點頭孢看有沒好轉,如果沒好轉明天去拍個片子。然後開了奧司他韋顆粒,氨溴特羅,和孟魯司特鈉。一天做兩次霧化。剛做上霧化兩分鐘,旁邊就來了個小孩也做霧化的,定睛一看,這不是門對門的領居嗎?領居家孩子爸爸坐下就問我,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我說病毒的,他說我家的也是病毒感染,還故作問他小孩,不是你傳染給弟弟的吧?頓時感覺一萬條草泥馬奔騰而過,但嘴上還得說,小孩一起玩傳染很正常的。我問他,你家的還發燒嗎?他說燒了6天,已經退燒兩天了。因為他倆天天一起玩,最先生病的是他家讀一年級的大兒子,被我發現他奶奶煲姜水給他洗澡,他奶奶才說他這個大的感冒了,小的也有點咳嗽,我馬上把他們分開不許玩了。關鍵我知道那時已經是對門哥倆感冒的第二天了。
打完針回去中午又升到39.3℃,吃了布洛芬一直降不下來,之前幾天是半小時之內就會降。下午又去排隊找醫生了,又等了一個多小時,醫生讓我們現在就去拍片子。等到17:35分才拿到結果,又怕醫生下班了,今天剛好又是中秋節,我們一路小跑到分診臺,護士說今天已經看不了了,要明天。去找醫生說你在外面等著,看完最後一個叫你。17:50終於到我們了。量了一下體溫37.8℃,降下來了,但是降得慢。結果確診支氣管肺炎。醫生給了兩個方案,一是讓我們住院。二是在門診再打一天針,做霧化看看效果,如果有好轉就繼續在門診治療。門診療程也要1周左右。我們選擇了門診治療。
中秋節就在這醫院裡跑了一天,晚上回到家也是隨便吃點,孩子依舊沒胃口,看他這幾天都折騰瘦了。半夜3點多我一覺醒來摸一下孩子額頭,哇!好燙啊,體溫槍一測,39.8℃了。趕緊叫醒孩子他爸,喂布洛芬。然後物理降溫,打溫開水擦拭身體和敷額頭。一個小時過去了還是沒降溫,怎麼辦?我們想馬上送他去醫院,又想再看看會不會降溫,這上了40℃萬一燒個好歹,就後悔莫及了。於是我們開始收拾行李準備去醫院住院,換好衣服準備抱孩子,看他出了好多汗,我知道他開始慢慢降溫了。
於是等到第二天早上我們直接找醫生辦理住院手續了。不想在大晚上擔驚受怕,不想身心再倍受煎熬,不想讓孩子天天在門診扎針(住院會打留置針),不想天天跑醫院排隊。只想讓孩子在醫生的眼皮子底下趕緊安全好起來。
住院的日子已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