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把兒子領回來就叨嘮著:“都說了叫你別再去鄰居家玩了!你還去,你看去了什麼玩具都不給你玩吧!要玩帶小蘋果來咱家玩,記住了啊!”
鄰居家的是一個小女孩叫小蘋果。我們家兒子跟她一樣大,經常在一起玩。每次在我們家,兒子都會拿出他最喜歡的玩具跟小蘋果一起玩遊戲,但是在小蘋果家裡,兒子碰她的每個玩具,她都會搶過去說“這是我的!”不給他玩,所以兒子每次一去鄰居家,奶奶都會去把他叫回來,再把這樣的話重複一遍。
像小蘋果這樣的孩子屬於比較自我的一類小孩,確實不太招人喜歡。
一、小孩很自我的行為:
1、東西是他的別人不能拿
2、想要的東西就要馬上得到
3、不認真聽其他人講話,別人說話他都沒有去聽
4、都要別人照著他的話做
小孩子如果有這樣的一些行為一定要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改變他們的這種自我行為。小孩很自我,對未來影響非常大!家長要一定關注。誰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是人見人愛的,那麼到底應該怎麼教育,孩子長大之後才不會這麼自我呢?
二、家長需要提早交給他四種能力。
1、自我的孩子要提早教他社交能力。
同樣年齡的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因為他們的年齡和能力相仿,所以他們會彼此觀察,學習和模仿,會動動腦,想辦法去跟別人相處,跟別人玩。
有很多小孩從小都是大人在帶,都跟大人在一起玩,因為家長對孩子都會有一種溺愛,久而久之孩子就想去控制大人了,因為他的成長環境中缺少同伴,就容易造成孩子很自我。這其實是環境造就了孩子比較自我的原因。所以如果三歲以上的孩子很自我的話,家長一定要走出家門,去增加他一起玩的經驗,也要增加他合作遊戲的經驗。同伴間的遊戲行為,能讓孩子自然而然學會分享、合作。
小朋友們一起玩,可以自然而然的學到很多分享能力,這是一個人沒有辦法學到的。
2、自我的孩子要提早教聽話的能力。
自我的小孩有兩種:
第1種是別人在講他卻沒有在聽
第2種是選擇性的聽
這種情況下,家長要提早進行感官的訓練,感官遊戲訓練能讓去孩子去注意“聽”別人在說什麼。
感官訓練的方式有兩種:
第1種方式就是讀繪本,在繪本遊戲中進行互動練習,問“你現在聽到了什麼?”
你在給他講繪本的時候,一定要問他,“請問你聽到了什麼?”,多使用問答題來提醒孩子專心“聽”,不要只做簡單的朗讀和講解,這樣很容易忽略到他到底有沒有在聽。因為很多時候大人在滔滔不絕地“說”故事,孩子卻在安安靜靜的“神遊”。
第2種方式是跟孩子玩一些聽覺感官的遊戲。
例如桌上有三種水果,柚子比蘋果大,蘋果比葡萄大,請問誰最小呢?多讓孩子玩這種聽覺感官的遊戲,就可以多刺激他聽話的能力。
第三、很自我的孩子,要提早教耐挫力
很多自我的孩子都是會輸不起的,輸了以後就會逃避,輸了以後就會生氣。自我的孩子很重視結果。在他看來,都是別人的錯,自我反省的能力低。家長要引導他重視過程,不要只是重視結果。主動讚美孩子在過程中的努力,告訴他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爸爸媽媽適度的介入,引導孩子的思考過程。
我們可以這樣跟孩子講:
“你覺得哪裡好玩呢?”
“你覺得在這個故事裡頭,你最想扮演哪一個角色呢?”
“剛剛玩的遊戲你覺得自己做的最好的地方是哪裡呢?”
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優點,不要只想著失敗。這樣教育孩子,才不會只重視輸贏,才會耐挫,才會輸得起!
第四自我的孩子要提早教同理心。
自我的孩子他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會去影響到別人,這是沒有同理心造成的。同理心是人際關係很重要的基礎,越有同理心的孩子,人際關係與社會適應能力會更好。
家長可以跟孩子多說感受,少講道理
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你剛剛好凶,媽媽有點難過!”
“你知道我剛剛在忙,都沒有吵,好體貼!”
“我想你們在樓上跑來跑去跳來跳去,樓下的阿姨一定覺得很不舒服!”
這些就是同理心話語。父母經常和孩子溝通表達情緒,才能幫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情緒行為。
孩子的同理心並非天生,需要大人更多的引導和教育,教孩子換位思考是體諒他人建立同理心的關鍵。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很自我的問題,就在於剛剛我們講的四種能力不夠成熟,這對他未來的影響會很大。不要覺得長大就會好,小時候太自我,長大就變成是自大,因為我們身邊常常也會看到一些很自我的大人,所以孩子就要從小開始教。